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五线谱,梁兆萍就是五线谱上的一个个音符,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她对生活的美好呼唤;每一句旋律,都流淌着她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以键盘为伍,音乐为伴,用生命谱写了一个个跳跃的音符。
梁兆萍1963年3月生,大学学历,音乐研究馆员,湖南省群文系列高级职称专家评委。1976年考入株洲炎陵县花鼓戏剧团,任专业演员;1979年考入湖南省艺术学校花鼓科,学习花鼓戏表演;1984年调入耒阳市文化馆,任音乐专干;1986年考入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1999年任耒阳市文化馆馆长。而今虽从文化馆的一线岗位退休,但一直未间断对文艺工作的热爱和追求。她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群文声乐协会理事、衡阳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衡阳市声乐委员会副会长、耒阳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兼职副主席、耒阳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梁兆萍作为政协委员、市群文工作的领头人,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较强的工作能力,较深厚的艺术造诣,在40多年的基层文化艺术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德艺双馨,为当地群众文化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传承非遗的政协委员
二十年前刚当上市文化馆长的时候,梁兆萍的指导老师曾语重心长地叮嘱过她,要做一名学术型馆长,希望你不要放弃自己的专业,1984年调入市文化馆至今,梁兆萍一直将其作为格言坚守至今。
“作为政协委员,我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传承千年的‘耒阳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近年来,我关注的焦点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挖掘,并把这些文化要素整合后,形成一个文化系列,以更好对用文化创作形式来讲好‘耒阳故事’。” 梁兆萍告诉记者,并谈到了她的得力之作——曾获潇湘最高奖、十四届文博会耒阳文化主题的《蔡纸汉歌》,她回忆创作之初,因经费有限,她连夜坐车跑到向省文化厅和省政协领导汇报请求支持,“蔡伦是我们湖南耒阳、乃至国家的一张文化名片,打响这张名片是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一名政协委员必须要去做的事,我耗尽心血也要完成这次创作。”正是受这句话的感染,省里全力支持了耒阳的这次创作,最终《蔡纸汉歌》搬上荧屏,获奖颇多,得到了国、省、衡阳市专家的一致好评。
“宣传耒阳千年文化,讲好每一个‘耒阳故事’,这就是我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力量,发动群工文化的力量,凝心聚力,把耒阳文化发扬广大,这就是我作为政协委员的伟大使命和责任。” 梁兆萍讲道,每次创作,就是一份责任,要创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作品,很不容易,但这就是自己不懈追求的方向。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如何才能有好的作品?每次对作品的要求,对作品的定位,对作品构思,我都会寄予对家乡耒阳的一份热爱,这种情怀,也让我的所有作品充满了正能量。
勤勉奉献的孺子牛
2007年,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耒阳市艺术团,梁兆萍任团长,结束了耒阳市20多年无专业剧团的历史,为耒阳市文艺事业注入了新鲜活力。每年义务送戏下乡、进社区演出达60多场,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千家万户。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群文系统实行“群众文化馆与专业艺术团体‘馆、团’合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运行模式”。受到了有关部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她还曾主持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申报工作,2009年组织专业骨干开展第三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编纂《耒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汇编》(30余万字),收录346项非遗资源项目,并先后将“蔡伦古法造纸术”申报为省级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敖山庙会”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公祭大禹”、“张飞牌糯米酿酒技艺”、“耒阳民歌”等申报为衡阳市保护项目。以省级非遗项目“敖山庙会”为题材,创作民俗小歌剧《敖山船歌》,在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和2010年全省首届农民文艺汇演中均荣获银奖。
有为才有位,由于工作突出,她连续十多年专业技术年度考核为优秀,并7次记三等功,3次被评为耒阳市优秀政协委员,多次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被耒阳市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学科带头人(享受耒阳市政府津贴),同年被授予衡阳市“三八”红旗手;2008年被耒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抗冰救灾先进个人”;2009年被衡阳市文联、衡阳市音乐家协会评为“衡阳市优秀音乐家”和中共耒阳市委组织部评为“科学发展观学习先进个人”;2010年被耒阳市总工会评为“芙蓉岗工作标兵”;2012年被耒阳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衡阳市委宣传部评为“群众文化活动先进工作者”;2014年荣获耒阳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颁发的“优秀文艺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获评“享受衡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中共耒阳市委宣传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所在单位也连年被评为“全市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文化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并被耒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建设有贡献单位”、“建设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科技发明节活动有贡献单位”、“农耕文化节活动先进单位”、“三八红旗单位”,2012年和2015年连续两届文化部评估定级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群文活动的领头雁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梁兆萍凭着对群众文化工作的一片热情,一心扑在群众文化事业上。参与组织编导在全国和湖南省有较大影响的活动30余次,如中国(耒阳)蔡伦科技发明节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国(耒阳)农耕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编排少儿合唱节目参与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耒阳”的演出;中国(耒阳)蔡伦造纸文化旅游节大型文艺晚会;湖南省蔡伦杯歌手大赛;全国计生委“生育关怀携手行、情满蔡伦故里、湖南耒阳”大型公益活动暨文艺演出等。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她组织和辅导各类群众文化汇演活动上千场次,如历届“衡阳之春”、“春节晚会”、“欢乐潇湘·激情耒阳”、“广场舞大赛”以及各职能部门专题汇演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其中自创品牌节目“音舞诗”、“快板舞”更是在衡阳形成了特色,丰富了节庆文化、专题文化、广场文化内涵,打造了“月月乐”和“欢乐潇湘·激情耒阳”广场文化等活动品牌。辅导基层群众文化活动300多场次,率领全馆专业人员深入基层辅导群众文化,足迹遍布全市农村、社区、学校、厂矿、军营,培养了一大批基层文艺骨干,给地方文化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辅导的业余文艺团体更是活力四射,其中东湖圩镇汤泉花鼓剧团、水东江办事处业余剧团先后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全省百佳业余剧团”称号;小水镇文化站被评为湖南省“百强”文化站;上架乡文化站被评为“民间版画艺术之乡”和衡阳市“十佳”;夏塘镇文化站被评为衡阳市“五优”;聂州居委会被评为衡阳市社区文化示范点;泗门洲文化站被评为一级文化站、“全省优秀文化站示范点”。她也因此荣获2012年省文化厅三湘“群文之星”奖和2013年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文之星”奖。
专业艺术的翘楚者
在文艺创作上,梁兆萍几十年于一日,文艺创作屡获嘉奖。
2005年作曲并参加演出的荒诞音乐剧《刘海进社区》获湖南省文化馆(站)业务比武作曲银奖和表演银奖;2007年创作的歌曲《湖南妹子一朵花》获“中国第四届创作歌曲大赛”金奖;歌曲《蒲公英》在“全国校园歌曲创作”选拔活动中获三等奖;2009年《山里人》在首届全国村歌评选活动中获“中国村歌十佳作曲”和“中国优秀村歌”奖;2011年创作的歌曲《敢于创新的耒阳人》获第二届全国村歌大赛优秀村歌奖和优秀作曲奖;2012年衡阳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喜迎十八大,欢歌颂雁城”群众文艺团体大赛中,她创作的民俗歌舞剧《敖山船歌》(作曲)获特别奖,小歌剧《兰花情》(作曲)获优秀奖;在当年的第四届湖南省艺术节上,歌曲《山里人》获银奖,小歌剧《兰花情》获优秀奖;歌曲《耒阳,我永远的家乡》(作曲)在全国首届“我的家乡多么美”原创歌曲选拔赛中获得由少数民族音乐协会颁发的创作成就奖,并入选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原创歌曲集;2014年在全省文化馆站业务技能比赛中:歌舞《放牛山歌》获舞台竞赛银奖、衡阳市选拔赛金奖,小歌剧《蔡伦竹海情》获全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铜奖;歌曲《山里人》获省文化厅颁发的中国梦创作音乐类优秀作品奖;2015年创作的歌曲《中国农民》发表于《音乐教育与创作》,小歌剧《竹娘》和歌舞《放牛新歌》在湖南省艺术节决赛中分获银奖。2016年创作的歌曲《人民是靠山》入选文化部“2016年主题歌曲创作和推广活动”15首歌曲之一;2017年小歌剧《竹娘》、荒诞花鼓音乐剧(作曲)《刘海爷爷进社区》参加中央电视台11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梦想微剧场”录制演出获团体银奖,原创歌曲《竹海的故事》(作曲)参加衡阳市“新人新歌”大赛获优秀作品奖,原创男子群舞《蔡纸汉歌》参加2017年湖南省“欢乐潇湘”大型群众文艺汇演获金奖;2018年,男子群舞《蔡纸汉歌》与原创歌曲《甜日子》双双荣获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金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理论研究上,她撰写的论文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浅谈戏曲唱腔与科学方法》、《略谈少儿歌唱教学中的混合声训练》、《论保护敖山庙会的价值和意义》、《浅谈文化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新思路》、《谈祁剧音乐的创新与改革》、《浅谈少儿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等论文分别获得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论文评比一、二等奖、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论文评比优秀论文奖,并发表在国家级刊物《文化大视野》和省级刊物《音乐教育与创作》。2006年所著的《梁兆萍歌曲·论文作品选》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声乐演唱上,她具备演唱较大难度的(中国歌剧)咏叹调和各种风格的艺术歌曲、民歌。曾多次在省市声乐、表演赛中获奖。1988年获湖南歌手大赛“最佳歌手”奖和湘、桂、粤三省六市(地)歌手大赛一等奖;1989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洞庭之秋艺术节获优秀演唱奖;1989年获潇湘歌手赛三等奖;1990年在第九届衡阳之春艺术节中获演唱一等奖,录制《衡岳风骚》磁带,由中国音像公司出版发行;1997年获“雁城优秀歌手”称号。她在戏曲表演的唱、做、念、打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熟悉舞台上各行当的基本功,具有较强的角色塑造能力,曾担任多个主要角色,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牙痕记》中的顾凤英、《屠夫状元》中的党凤英、《讨学钱》中的陈大嫂、《孟姜女》中的孟姜女、《补锅》中的兰英等等,能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演逼真,唱腔声情并茂,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又有创新和发展,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1982年获湘潭地区专业剧团青年演员技能评比“新蕾”一等奖,演唱的花鼓戏唱段《木马调》由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发行;1987年录制的《湖南花鼓戏荟萃》唱段磁带第8、9集,由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出版。
梁兆萍的音乐艺术之路还在继续延伸,她用生命谱写的音符,以跳动的旋律,融入到建设美丽中国和“四个耒阳”的伟大交响乐中,奏响了民族复兴的最强音!(耒阳融媒体中心 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