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我县人才短缺难题的几点建议

双牌县 03-21 1

关于破解我县人才短缺难题的几点建议

发言委员 叶国嫒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县委、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多个关于人才工作的文件,表明了县委、政府求贤若渴的态度和解决人才短缺问题的决心。但是,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我县各个行业、各行政、企事业单位人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去年,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我县人才状况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几个相对突出的问题:

一是专技人才短缺。教育、卫生、财政、住建、农业(含林业、畜牧)、文化等专技人才相对集中的部门普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如卫计系统核定编制数718名,在编人数355名,通过借用50人、临聘195人,还缺122人;林业部门在岗人员186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40人,仅占21.5%;农业委事业编制45人,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5人;乡镇财政所业务人员缺乏,还存在个别所长不懂业务的情况;一些单位的“总工程师”都不是专业出身的“瓜菜代”;再就是各乡镇、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感到文字综合人手紧缺,碰到重要的材料,单位领导不得不亲自捉刀。

二是人才结构老化。县二中(省示范性高中)30岁以下教师只有2人,45岁以上任课教师53人,50岁以上的达29人,学校首届“市学科带头人”与“市高中学科指导老师”均超过或接近50岁,近八年二中从大学毕业生中只招聘了5名教师,且其中一人已调离;林业局30岁以下专技人员只有3人;文广新局30岁以下的人员只有3人。

三是外行领导内行。受事业编制不能担任行政单位负责人政策的限制,我县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如教育、卫生、文化、林业、住建等)分管业务的负责人人选严重不足,导致组织部门在安排干部时捉襟见肘。

形成我县人才短缺、结构老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一是人才来源单一。双牌80年代前人才来源靠“发配”,一些知识分子因各种“政治运动”来到双牌参与建设;80年代到2000年人才来源靠分配,这一时期是双牌人才相对充沛的时期;2000年后人才来源靠选配(招录引进),由于对人才吸引力较弱,人才短缺的问题逐渐显露。二是人才外流较多。由于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待遇较低,导致年轻优秀人才普遍存在人心思迁的情况。以农村特岗教师为例,零、冷两区特岗教师待遇比双牌优沃,仅去年,就有19名特岗教师考录到其它县区。三是人才补充渠道变窄。我国取消大中专学生分配政策和干部招聘制后,高校毕业生回本地就业减少,单位选人余地变小、招人渠道变窄,单位短缺人才难以得到及时补充。四是进人门槛偏高。如一些部门录用工作人员,其学历、专业设置是由省市主管部门确定的,其要求普遍较高,而学历高的人又不愿到我们这样的山区小县,以致招录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即使能招就个高文凭的人才,过两年又考走了。

为此,我们建议:

1.转变人才观念,完善人才政策。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有高端人才和普通人才、应用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等多种分类。就双牌现状来说,我们所需要的是大量的适合双牌需要、能在双牌安身立命、服务双牌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制订人才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双牌的这个现实需要,调整和完善现有的人才政策,将“用得上”和“留得住”作为制订政策的出发点,把那些优秀的、能在双牌扎根的人才吸引到双牌来。

2.制定人才规划,加大引进力度。一是制订完善规划。县级层面应加对全县人才状况的调查研究,摸清全县人才底子,制定中长期的人才发展规划;各用人单位也应根据实际需要制订人才发展“子规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二是加大引进力度。加大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只要编制允许,就增加招考人数,相关用人单位要积极主动的到合乎条件的大专院校直接引进人才。三是合理设置“门槛”。以“适用、安心”为导向,在学历、专业设置等方面力求合理,避免片面求高、求专的趋势,在籍贯、性别设置等方面也应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四是杜绝“滥竽充数”。严守人才引进纪律,防止“人情招聘”;在安置一些政策性的人员时应避免充抵专技人员的现象。

3. 创优发展环境,减少人才流失。人才流动是个常态性的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人才长期地单方面流失则需要认真研究,高度重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还是过去常说的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各用人单位要给人才以施展才智的舞台,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尤其要不断提高各类专技人才的待遇报酬,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教育、卫生等专技人才相关政策,提高他们特别是青年专技人才扎根双牌的积极性。

4.因地制宜施策,注重扶持培养。一是重视重用人才。建立年轻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对那些德才兼备,堪当重任的青年才俊要放手使用。二是加大后续培训力度。选拔那些基础较好,工作积极的青年人才到上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医疗机构跟班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水平。三是用足用好政策。对专业性较强的行政部门领导培养要从长计议,采取选派有潜力的专技人员到乡镇选举任职,有针对性地遴选等政策允许的办法来解决业务单位行政领导人选不足的问题。

以上建议仅是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编辑:唐明珍 周凌志


推荐
观点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特大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