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政协“双助双行动”硬核操作:1234

近年来,邵阳市政协围绕“助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助推新发展、建设新湖南”主题活动总要求,结合邵阳实际,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履职平台,聚焦中心任务,服务社会大局,坚持多方联动,打好工作“组合拳”,坚持“1234”齐步走,凝聚起更加广泛、更为持久的政协智慧和政协力量。

“1”:一以贯之聚焦中心

服务发展大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政协事业价值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围绕省政协“双助双行动”要求,紧扣市委“产业兴邵”、“二中心一枢纽”建设目标,市政协主席鞠晓阳先后提出了“三围绕一建设”(围绕实体产业发展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实体产业发展开展民主监督,围绕实体产业发展开展主题活动,切实加强政协机关自身建设)、“三助力三建设”(助力实体产业发展、助力三大攻坚战、助力三城同创,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一强化三聚焦”(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牢方向,聚焦邵阳高质量发展资政建言,聚焦民生福祉改善担当履职,聚焦政协工作质量提升守正出新)的工作理念,2020年,鞠晓阳主席提出“三坚持三着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聚焦中心履职,坚持为民服务宗旨;着力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着力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的工作思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同时,坚持以“三个一”扶贫行动、“三进三助”聚力行动、“双百”行动、“四个一”主题活动、“三助力三建设”等活动为抓手,通过一个个有力的抓手让“双助双行动”更加具体务实,更加紧扣中心,更加富有特色,有效避免了“螃蟹吃豆腐”的履职困境。

“2”:双向发力服务大局

市政协切实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一是扣中心、勇探索,服务改革发展建诤言。做实政协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品牌,形成了党委“出题目”,政协“做文章”的良好互动。2017年,围绕市委“聚焦经开区、做强经开区”要求,市政协把“促进邵阳经济开发区改革与创新发展”作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从经开区发展目标、管理体制、机构性质、行政审批、机制创新、对外开放等6个方面提出17条建议,市委市政府整体吸纳调研成果,出台了关于推进邵阳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并安排市政协领导全程参与经开区改革。2018年,根据市委安排,市政协把“盘活国有资产、促进经济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政协常委会重点调研协商课题,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了建议案,市委书记龚文密作了专门批示,市政府常务会进行专题研究,全面吸纳调研成果,相关部门将建议融入了全市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整顿规范全市融资平台的工作方案。2019年,围绕邵阳纳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市政协把“打通邵阳至东盟贸易通道”和“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调研协商课题,大力推动并成功举办“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发展”高峰论坛系列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和广东省政协领导,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湖南海外发展顾问、粤港澳大湾区客商等634名嘉宾出席活动,9家中央级媒体、1家香港媒体、12家省级媒体参与宣传报道,全市现场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208.68亿元。

二是畅言路、促团结,凝聚社会各界正能量。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近三年征集社情民意信息1507条,编发246期,推动了城区部分公交线路调整、化解城区大班额、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公路管养、关心残疾人群体等一批民生问题的深入研究和逐步解决。建立“四类四交四督四评”提案办理督办和评价机制,连续两年组织3184名政协委员和8万多群众通过“政协云”和“云邵阳”手机客户端对8件重大民生类提案进行测评,点赞提案21.81万人次,参与测评22.27万人次,社会反响强烈。在当前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在市政协的倡议和带领下,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政协参加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出资出力,捐赠口罩31.2万个、酒精等消毒用品16.3吨,捐款捐物价值740多万元,汇集起全民抗击疫情的磅礴之力。邵东市政协主席申桂荣创作的《我在开满鲜花的路口等你》在京沪宁等8大城市滚动播出;洞口县政协动员企业引进14条一次性口罩生产线,日产口罩10万只。

“3”:三大抓手创新履职

市政协创新活动载体,搭建履职平台,建立联系桥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使“双助双行动”更具吸引力和操作性,引导委员尽其能、用其力、施其才、有作为,进一步提高活动的感召力、影响力。

一是“四个一”主题活动激发活力。围绕发展实体产业,持续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即:一名政协领导挂点、组建一个帮扶小组、联系一名专家学者、帮扶一家企业(产业项目、产业基地)。市、县两级政协共组建100个帮扶小组,聘请100名专家,挂点100个企业(项目)。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协商,助推企业上规模、拓市场、提质效。三年来,参与推进怀邵衡铁路等重点项目建设17个、湘西南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等重点产业项目24个,帮助挂点企业化解用地矛盾、拓展市场、缓解融资、用工难题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00多个。

二是“三个一”扶贫行动精准帮扶。围绕打赢“三大攻坚战”,组织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3143人参与“三个一”扶贫行动,即:资助一名贫困家庭在校学生完成学业,结对一个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帮助贫困家庭一名成员解决就业。三年来,全市政协委员共结对1988户,帮助增收1732户,资助读书915人,引导就业719人,参与走访、慰问、服务等各种入村入户行动26000余人次。各县市区政协联动开展“三个一”扶贫行动,城步县政协委员杨淑亭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邵阳市政协委员王艳华被评为湖南省2019年“百名最美扶贫人物”。市政协机关驻村帮扶邵阳县长排村,成立6个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推广油茶、优质水稻、果木等优质农产品种植1200多亩,饲养生猪1000多头,硬化道路12公里,完成异地扶贫搬迁15户,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700余人,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82户实现脱贫。

三是创新民主监督优化环境。创新民主监督方式方法,增加民主监督广度深度。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实体产业发展”专题民主监督为载体,筛选重大项目企业,设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38个,动态调整,精准监测,解决问题。建立界别发言人制度,通过界别发言人反映界别委员和群众意见建议,使各自单一的监督变成复合监督,增强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的影响力。继续向政协以外的领域延伸监督渠道,推荐委员担当部分社会职务,鼓励委员主动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听证会、新闻媒体组织的访谈节目,多渠道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4”:四个机制强化保障

建立切实有效、科学灵活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互促互进的工作格局,为增强履职实效提供根本保障。

一是党建引领践行使命。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努力把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政协履职实践。加强政协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形成以政协党组为核心,机关党组、机关党委、专委会支部及全会、集体学习、调研视察等重大活动临时党支部各司其职的党建工作网络,建立政协党组成员联系相关界别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的“双联”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实现全市政协系统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2018年9月,全省政协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推介了邵阳市政协党建工作经验。

二是三级联动增添活力。把市县乡三级政协组织联合起来,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各参加单位联合起来,把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联合起来,拧成三股合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实现履职成效的最大化。实行工作情况专报制度,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制度、互动履职制度、工作联系制度,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实时掌握县市区政协、市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各界别活动组的特色工作、亮点成效、活动数据、进度安排、活动经验等情况。“双助双行动”领导小组一月一调度、一季一通报、一年一总结,协调推动工作措施落实,适时进行调研指导,深入开展分析点评,确保活动效果最大化。

三是考核评价督促履职。出台《委员履职规则和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委员履职考核档案管理平台,坚持把履职质量导向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委员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成了什么”“做实了什么”转变。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委员进行约谈,并将相关情况以书面形式送达市委组织部、统战部及其所在单位、界别,作为是否继续担任政协委员的重要参考。

四是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建好用活政协云,建立健全《邵阳市政协云微建议与“市长信箱”对接管理办法》,将政协云打造成委员履职的重要平台、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宣传邵阳政协的重要窗口。整合全市主流媒体资源,有效发挥政协云平台、政协门户网站的作用,以全媒体方式加强委员与委员的互动、委员与群众的互动,提供微咨询、提出微建议、开展微协商、实施微监督,广泛宣传“双助双行动”活动成果,不断增强政协工作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3月4日,市政协制定出台《聚焦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深入开展“双助双行动”工作方案》,发至12个县市区政协和市政协各委室。3月5日,市政协召开市县两级政协专题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双助双行动”工作,全程向政协委员同步网络直播,市县两级政协委员2000余人收看了会议直播,广大政协委员纷纷热议和点赞,表示要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抓紧推进“双助双行动”各项履职活动,把因疫情影响失去的时间抢回来,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政协贡献。

(作者:周鹿鸣)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