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外出广东达12.8万人的实际,按照“哪里有人民群众哪里就有政协委员,哪里有政协委员哪里就有政协组织”的工作思路,2019年10月18日,郴州市嘉禾县政协在东莞市依托中共嘉禾县驻东莞流动党委创造性地设立了在粤委员活动组和委员工作室。一年来,通过建场所、建队伍、建机制,线上线下规范管理,科学融合高效运行,在粤委员工作室建成为了委员学习交流的园地、联系群众的桥梁、社情民意的窗口、协商民主的渠道、汇智聚力的舞台,实现了政协委员规范履职、特色履职、高效履职。自成立以来共召开参与各类学习交流会、座谈会15场,提交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共8篇,开展线上主题值班4次,线下值班16次,召开协商监督会议3次,开展委员视察活动1次。
一、搭建平台,做大汇智聚力“朋友圈”。紧扣“汇智聚力、建功嘉禾”主题活动,致力做大党委(支部)+政协、两地区域协作、新老政协委员、商会、服务流动群众等工作朋友圈,探索建立“三员一体”工作模式,构建了“党员+委员+会员”工作格局。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蜂王”效应,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委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融合发展,注重借力驻地政府和社会资源,推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融合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新老政协委员和嘉禾在粤创业精英作用,推动实现“用好一个人,带活半座城”。
二、发挥优势,画好团结各界“同心圆”。树牢“一家人、一条船、一盘棋、一首歌”工作思想,注重发挥政协优势,努力画出团结在粤各界人士最大“同心圆”。积极建言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关心,推动对驻东莞流动党委在政策措施和人财物方面加大倾斜和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党委服务功能和战斗力。助力广泛施行“村支结对联管法”,通过流出地和流动支部结对联动,服务流动党员和流动人口。建议推行志愿服务和党员发展积分制,广泛组织开展以“关爱贫困党员、困难计生家庭、贫困农民工、寒门学子”为主要内容的“我和你·心连心”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并将志愿服务积分作为表彰优秀志愿者,介绍入党、入学、入户,推荐村干部候选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重要依据。鼓励、推荐、帮助嘉禾籍农民工通过争当“优秀新莞人”“上船靠岸”,在两地参政议政,助推两地深度融合。注重从优秀的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培养“村官”,引导其“衣锦还乡”。
三是情系百姓,搭建服务群众“连心桥”。秉承服务在粤务工经商创业老乡的为民情怀,注重发挥委员和其他各界人士专业特长,积极服务外出劳务大军和家乡建设。大力为农民工提供法律维权和帮扶服务,免费为嘉禾籍农民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免费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担任法律顾问,免费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服务,以驻东莞流动人口计生协会争创国家级示范点为契机,深化与驻地卫生健康区域协作,实现管理互动、服务互补、信息互通。着力提供商务服务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在东莞、深圳、珠海、广州等区域配备了商务服务联络员。一年来,组织开展区域协作活动5场次;提供基本公共卫健咨询服务580人次;为务工人员维权咨询服务850人次,调处矛盾纠纷和化解较大群体性案件25起,挽回经济损失480万元;为教育扶贫募捐40余万元;会同广东狮子会、东莞爱心志愿者协会返乡资助寒门学子150余人次,资助金额近20万元;帮助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四是增进互动,跳好区域协作“交谊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主线,积极推动郴州、嘉禾,东莞、常平两地政协组织加强协作,促进两地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区域协作,推进嘉禾、东莞两地官方和民间的交流和融合。与东莞电子商贸学校等驻地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免费为农民工子弟学习技能搭建平台。继续与郴州电大合作培养“一村一大”学员。县委党校异地红色教育东莞教学成功开班。推动在东莞建设中共嘉禾县委组织部农村干部培训基地和中共嘉禾县委党校异地教学基地挂牌事宜,为进一步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创新方式方法。积极建言推进两地不断深化经济交流融合,促成艾立克机械、王主精密机械(台湾)、香港联海集团、深圳众鑫凌云、北京亚琦集团等10余家企业投资落户嘉禾,建立总部经济或总部经济雏形。
五是突出重点,助推对接发展“撑杆跳”。聚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对接粤港澳、奋力撑杆跳”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提交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推动嘉禾经济大发展》、《借力粤港澳大湾区 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关于加大流动人口综合服务力度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建议》、《关于准确适用“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 鼓励社会能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建议》等提案,并建言把现代公司制引入作为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着力构建发展村集体经济新的体制机制,得到了广泛的回应和支持,为进一步推动和扩大我县“两类人口同向”、“两种经济共建”、“两大战场发力”、“两条通道同步”的“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态势和嘉禾经济社会大发展发出了在粤委员好声音。(李佳玲 廖巨赤 李昭明)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