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写下《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一百年后,一场穿越百年时空的对话在岳麓山下开启。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岳麓区政协在岳麓科创港开展纪念《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活动。通过专家解读、书香对话、诗歌诵读等方式,助推政协委员深入了解中国近现代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发扬优秀的革命文化。
致敬经典,两个密码解读《沁园春·长沙》
在平仄韵律中聆听历史回响,在文史哲思中探寻初心密码。一首《沁园春·长沙》为何能跨越百年依然激荡人心?
“品读《沁园春·长沙》,一定要注意两个密码,一个是斗争精神,一个是英雄主义情结。”在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博士向铁生看来,《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代最重要的一首创作,体现了他贯穿一生的信念价值。
“他的诗词偏爱写秋冬,却少有萧瑟、苍凉之感,而是洋溢着一片生机勃勃,充满着斗争精神。”向铁生从《沁园春·长沙》讲到《沁园春·雪》《七律·到韶山》等诗词,通过联系时代背景、历史事件,深入浅出地解析了《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和现实意义。“我们要做新时代的英雄、做新时代的主人,更加需要具备这样的斗争精神。”向铁生说。
思想因碰撞而深邃,共识因交流而凝聚。在政协委员的眼中,《沁园春·长沙》又是怎样的呢?
“我在这首词里读到了青春之问、求索之问、使命之问、时代之问、世纪之问、湘江之问。”在政协委员程卫看来,毛泽东的诗词,充满着英雄主义、斗争精神,读起来令人激情澎湃。
“在‘看万山红遍’中读懂青春的格局,从‘恰同学少年’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在‘谁主沉浮’之问中扛起使命担当。”对于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王谢平来说,她更希望莘莘学子能够学习革命者胸怀天下的格局,用“挥斥方遒”的豪迈,诠释青春的最美姿态。
政协委员何仲文则从时代变化的角度诠释了他的思考:“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用诗词里的斗争精神和革命理想来指引现实,以政协委员的担当,传承‘书生意气’的家国情怀,永葆‘同学少年’的青春锐气。”
传承发展,潮涌湘江作答“世纪之问”
重温红色经典,重温红色党史,是为了传承革命文化,更好地理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精神密码,让《沁园春·长沙》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词韵还未冷却,橘子洲头的青年已把‘世纪之问’,酿成穿越百年的时代号角……我们以民主协商为楫,以调查研究为桨,在产城融合的激流中劈开浪涛……”现场,由政协委员李科、颜晓演绎的原创诗歌朗诵《潮涌湘江十年路》,赢得了在场与会人员的掌声。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沁园春·长沙》创作100周年,也是岳麓区政协“同心向党”主题活动持续推进的第4年。如何通过学习《沁园春·长沙》,提升委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责任感,激励委员积极履职、主动担当?
“要在经典品读中感悟伟人的情怀和格局,在重温红色党史中传承优秀的革命文化。”在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陈昌佳看来,政协委员更要通过强化阅读和理论武装,提升认知思维和站位视野,涵养为国履职、为民尽责情怀,提升民主协商能力和实效,更加广泛地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当天,岳麓区政协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驻区省、市政协委员以及区政协委员代表,各街(镇)联络组负责人、界别召集人,区政协全体机关干部等,还现场集体吟诵了《沁园春·长沙》。
作者:胡谦 编辑:粟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