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来,县政协组织相关界别委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收集了解外地发展烟花产业政策等等,对当前我县烟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年艰辛奋斗,步入收获期
2007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发展烟花产业。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烟花爆竹产业的若干意见》(攸政发[2007]5号),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积极对接省市职能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省外安徽、河北和省内浏阳等地烟花企业入驻,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力兴办烟花爆竹企业的热潮。
一是接力哺育,成功率较高。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县烟花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企业规模、安全等级、技术支撑等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从发展历程来看,2007至2010年,主要为烟花产业发展建设期,我县烟花企业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最高峰时期的43家;2011至2014年,主要为烟花产业哺育期,主要通过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等,为烟花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引进的21家外地烟花企业在攸站稳生根,融入当地发展。攸县烟花产业发展政策全国最优的口碑逐步形成,为攸县对外招商引资树立了品牌。2015年至当前,主要为烟花产业成长收获期,主要通过前期的发展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我县43家烟花企业有70%多保留下来,迎来了生产销售、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期。目前,我县存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0家(本地企业9 家,引进企业21家),其中,黑火药厂2家,引线厂1家,烟花爆竹厂27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6家,零售网点364个。主要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其中,石羊塘镇6家、新市镇5家、皇图岭镇4家、网岭镇4家、联星街道2家、酒埠江镇2家、莲塘坳镇2家、桃水镇1家、宁家坪镇1家、丫江桥镇1家、菜花坪镇1家、江桥街道1家。
二是安全有序,事故率极低。我县烟花企业生产的品种主要有组合烟花、爆竹、升空类双响炮、喷花等四个类别,产品等级以B、C级为主。2006至2018年,12年间我县烟花企业共发生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6起,伤亡7人;因安全管理到位,生产车间事故发生率几乎为零,生产事故发生率在全省同行业中属最低水平,充分体现了烟花产业安全可控的属性。
三是富民利税,贡献率较大。十年来的投入发展,充分展现了烟花产业富民利民的属性,共为老百姓带来数10亿元的直接收入。我县30家烟花企业带动就业人员5000余人,除少数管理人员外,绝大部分务工人员为50岁以上的村民,其中,规模最大的新财烟花解决就业人员320多人,每年发放员工工资1200万元,员工工资最高的每年达13万元,最少的每年也有2万元以上收入。因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工资收入尚可,成为村民们家门口就业的最佳选择,为维护农村地区家庭完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独特作用。特别是在吸收贫困人口就业、为贫困户增收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30家烟花企业共吸收贫困人口就业126人,每年为贫困户增收500多万元。如皇图岭镇港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汤某,在皇图岭新财烟花就业后,每年工资收入达到11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道路。
同时,我县烟花企业不断发展,年生产总值已达13亿元,累计上交税收500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烟花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来,烟花企业在前期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开始通过上交税收等形式反馈社会,交税纳税金额增幅较大。预计到2020年,我县烟花企业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8亿至20亿,年纳税4000-5000万,特别是在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后,烟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生产总量将会得到质和量的同步跃升,预计到2025年,烟花企业生产总值可达35-40亿元,年纳税将达到8000万—1亿元。
攸县烟花企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
生产企业 (家) |
生产总值 (万元) |
上交税收 (万元) |
安置劳动力 (人) |
发放工资 (万元) |
2015 |
43 |
85000 |
780 |
4500 |
15500 |
2016 |
35 |
113000 |
890 |
4800 |
16800 |
2017 |
33 |
133900 |
1280 |
5000 |
17000 |
2018 |
30 |
136000 |
2000 |
5000 |
18000 |
2020 |
30 |
180000-200000 |
4000-5000 |
5000 |
20000 |
2025 |
30 |
350000-400000 |
8000-10000 |
5000 |
25000 |
二、面临机遇挑战,走向分岔口
2013年以来,国家对烟花爆竹产业进行政策调整,国内大部分省市整体退出,主要产区湖南、江西等地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为保障烟花产业在我县的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扶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请示》(攸政[2013]82号),并于2015年继续向湖南省安监局递交《关于将攸县批准为湖南省烟花爆竹重点监管县的请示》(攸政[2015]49号)。通过努力,2016年,省人民政府明确攸县为全省烟花爆竹8个产区县之一。2017年,湖南省落后烟花爆竹企业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烟花爆竹行业淘汰落后企业的通知》(湘烟花整[2017]2号)中,进一步明确了攸县作为省内八个烟花爆竹产区县,并可保留30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指标来之不易,发展更是不易。但是当前我县烟花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发展导向不明朗,企业观望等待
国家对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收缩压减政策,使全国烟花企业从7000多家下降到2000家以下,部分省市均已整体退出,集中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湖南目前虽保留8个烟花产区,但根据全省烟花产业规划,最终只会保留4-5个烟花产区,部分发展不快、产能落后的区域和企业将予以淘汰。而我县受去年“5.7”事故影响,烟花产业的去留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产业发展的导向不明朗,使大部分烟花企业观望等待,既不敢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提高安全系数,也不甘心就此放手,让前期付出的心血与成果付诸东流。
(二)产业扶持政策不连续,企业心存忧虑
为扶持烟花产业发展,我县曾相继出台了《攸县促进烟花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针对产业发展当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并形成会议纪要。如对烟花企业占用林地等相关问题处理中,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影响产业发展、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但是随着各级督查的常态化、信息化,追责越来越严,执法执纪要求越来越高,形势的变化让部分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如宁家坪华新烟花因企业扩建,在厂内新建6幢厂房时未履行手续,涉嫌违规占用林地,被依法立案查处,企业负责人被取保候审,新建厂房也因手续不全被认定违法建筑而被强制拆除。目前,共有4 家烟花爆竹企业被林业公安调查,3名企业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多幢新建厂房被拆除或被列入拆除之列,在烟花企业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而目前我县烟花企业均未办理国土和林地相关证件,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部门压力巨大,无从开口,企业一脸茫然,诚惶诚恐。
(三)产业升级转型不间断,企业任重道远
一方面,当前,烟花产业正朝着“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环保型”加快转型,省政府要求必须在2020年前实行机械化生产,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安全水平。时间紧迫,需要不断的加大投入,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我县的烟花产品品牌意识不强,贴牌生产,为她人作嫁衣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同时,科技研发投入较少,产品技术等级不高,难以推陈出新。
三、上下齐心协力,冲开突围路
当前,国家对于烟花爆竹的产业政策调整和安全技术升级仍在进行之中,烟花爆竹产业今后面临的考验将越来越严峻,但也可展望,产业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数量大幅精减,能够得到保留的烟花企业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光明,烟花产业也必将从“夕阳产业”华丽转变为“朝阳产业”和“最美产业”。特别对我县来说,在目前10-15年来无大型企业招进来,煤炭产业逐年退出,财政税收发生结构性改变,烟花企业作为财政税收新的增长和补充,应予以做大做强,确保我县财政收入不呈直线下降。为此,我们建议:
(一)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之路
攸县不属于历史传统产区,估计今后的产业政策很难再向我县倾斜,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现有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提升管理,抓好安全,以争取更好的发展政策。一是正确认识和看待烟花产业。烟花鞭炮是我国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传统产业。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历尽沧桑。但随着当前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以及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实行人药分离,烟花产业已离高危行业越来越远,安全生产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真正出事的只是那些“黑作坊”和“地下工厂”。二是尽快编制烟花爆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攸县能否作为全省烟花爆竹主产区,县政府编制的产业规划对我县烟花爆竹产业长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可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负责、协会出资、企业出力”的方式尽快开展该项工作。三是明确烟花爆竹行业主管部门。我县曾设立“攸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它具备规划产业、规范行业、指导企业、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等诸多功能,对攸县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烟花产业办撤销后,没有明确哪个部门主管,企业失去“娘家”,相关工作无法联系、衔接和协调,不利于烟花爆竹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必要时选派协调人员进驻烟花产业协会,指导企业发展。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烟花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在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与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政策,掌握信息,为我县烟花产业发展做好外围协调工作。当前,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打造醴攸烟花主产区,实行捆绑式、联合式发展,提升株洲地区烟花产业与浏阳、宜章等地的竞争力。
(二)高水平做好企业帮扶解困
烟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政府的扶持,针对现状,建议:一是适时开展走访座谈,消除企业发展顾虑。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适时对烟花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听取企业意见,收集企业诉求,宣传工作政策,明确发展导向,正确认识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二是加强相向联系,强化部门与企业的联动。部门有法必依和企业合法经营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对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分管领导挂帅,部门参与,组成专门服务协调工作班子,每季一次调度,每月一次进企收集情况,共同会审、会商企业发展当中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同时,烟花企业也应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办理好相关手续,通过与部门的交流联动,在烟花产业发展进程中,让合规发展成为主流,违法打击成为个别。三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受招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烟花爆竹企业老板法律意识淡薄,在新一轮换证整改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违法用地、用林,造成严重后果。今年内,全县有11家烟花企业需要进行改造,国土手续无法办理、林业手续也困难重重。针对实情,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国土、林业、安监、环保等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参照其它县市相关做法,帮助和指导企业依法办理和完善国土、林业、环保等法律法规手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企业技改工作顺利完成,促进我县烟花产业走向正规化道路,避免因相关问题处理不到位,造成烟花企业外流,影响我县扶商安商声誉度。
(三)高质量抓好产业政策配套
一是充分利用现行政策,扶持烟花爆竹企业做强做大。为扶持产业发展,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的通知》《攸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试行)》《攸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政策,为扶持烟花产业加快发展,建议参照醴陵市《关于促进花炮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适时出台支持烟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或规定,积极发挥“助力贷”“续保贷”作用,让烟花企业主做好在攸长期生产经营的思想准备,放心大胆加大投入,全心全意抓好安全,安心安意做好企业;鼓励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多创效益,多交税收,争创优质品牌,争做先进人物。二是加强工作指导,扶持烟花产业协会发展。2017年,我县烟花企业已成立行业协会,为企业抱团联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平台,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力度,使协会发挥好联系沟通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作用。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烟花产业发展,始终是安全第一、品牌先行。应积极引导企业向科技要安全,向研发要质量,向品牌要市场,对取得发明专利、名优品牌的,切实加大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作者:曾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