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可控 前景可观 攸县烟花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8月下旬以来,县政协组织相关界别委员,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收集了解外地发展烟花产业政策等等,对当前我县烟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年艰辛奋斗,步入收获期

2007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大力发展烟花产业。县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烟花爆竹产业的若干意见》(攸政发[2007]5号),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积极对接省市职能部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引进省外安徽、河北和省内浏阳等地烟花企业入驻,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力兴办烟花爆竹企业的热潮。

一是接力哺育,成功率较高。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县烟花企业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企业规模、安全等级、技术支撑等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从发展历程来看,2007至2010年,主要为烟花产业发展建设期,我县烟花企业从最初的6家,发展到最高峰时期的43家;2011至2014年,主要为烟花产业哺育期,主要通过政策扶持、税费优惠等,为烟花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引进的21家外地烟花企业在攸站稳生根,融入当地发展。攸县烟花产业发展政策全国最优的口碑逐步形成,为攸县对外招商引资树立了品牌。2015年至当前,主要为烟花产业成长收获期,主要通过前期的发展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我县43家烟花企业有70%多保留下来,迎来了生产销售、经济效益明显提升期。目前,我县存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30家(本地企业9 家,引进企业21家),其中,黑火药厂2家,引线厂1家,烟花爆竹厂27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6家,零售网点364个。主要分布在12个乡镇(街道),其中,石羊塘镇6家、新市镇5家、皇图岭镇4家、网岭镇4家、联星街道2家、酒埠江镇2家、莲塘坳镇2家、桃水镇1家、宁家坪镇1家、丫江桥镇1家、菜花坪镇1家、江桥街道1家。

二是安全有序,事故率极低。我县烟花企业生产的品种主要有组合烟花、爆竹、升空类双响炮、喷花等四个类别,产品等级以B、C级为主。2006至2018年,12年间我县烟花企业共发生一般性生产安全事故6起,伤亡7人;因安全管理到位,生产车间事故发生率几乎为零,生产事故发生率在全省同行业中属最低水平,充分体现了烟花产业安全可控的属性。

三是富民利税,贡献率较大。十年来的投入发展,充分展现了烟花产业富民利民的属性,共为老百姓带来数10亿元的直接收入。我县30家烟花企业带动就业人员5000余人,除少数管理人员外,绝大部分务工人员为50岁以上的村民,其中,规模最大的新财烟花解决就业人员320多人,每年发放员工工资1200万元,员工工资最高的每年达13万元,最少的每年也有2万元以上收入。因对劳动技能要求不高,工资收入尚可,成为村民们家门口就业的最佳选择,为维护农村地区家庭完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独特作用。特别是在吸收贫困人口就业、为贫困户增收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优势,30家烟花企业共吸收贫困人口就业126人,每年为贫困户增收500多万元。如皇图岭镇港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汤某,在皇图岭新财烟花就业后,每年工资收入达到11万元,不仅顺利脱贫,而且走上了致富道路。

同时,我县烟花企业不断发展,年生产总值已达13亿元,累计上交税收5000多万元,充分展现了烟花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特别是近几年来,烟花企业在前期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开始通过上交税收等形式反馈社会,交税纳税金额增幅较大。预计到2020年,我县烟花企业生产总值有望达到18亿至20亿,年纳税4000-5000万,特别是在完成机械化升级改造后,烟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生产总量将会得到质和量的同步跃升,预计到2025年,烟花企业生产总值可达35-40亿元,年纳税将达到8000万—1亿元。

攸县烟花企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份

生产企业

(家)

生产总值

(万元)

上交税收

(万元)

安置劳动力

(人)

发放工资

(万元)

2015

43

85000

780

4500

15500

2016

35

113000

890

4800

16800

2017

33

133900

1280

5000

17000

2018

30

136000

2000

5000

18000

2020

30

180000-200000

4000-5000

5000

20000

2025

30

350000-400000

8000-10000

5000

25000

二、面临机遇挑战,走向分岔口

2013年以来,国家对烟花爆竹产业进行政策调整,国内大部分省市整体退出,主要产区湖南、江西等地也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为保障烟花产业在我县的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及时向省人民政府提出《关于扶持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请示》(攸政[2013]82号),并于2015年继续向湖南省安监局递交《关于将攸县批准为湖南省烟花爆竹重点监管县的请示》(攸政[2015]49号)。通过努力,2016年,省人民政府明确攸县为全省烟花爆竹8个产区县之一。2017年,湖南省落后烟花爆竹企业退出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烟花爆竹行业淘汰落后企业的通知》(湘烟花整[2017]2号)中,进一步明确了攸县作为省内八个烟花爆竹产区县,并可保留30个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指标来之不易,发展更是不易。但是当前我县烟花产业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发展导向不明朗,企业观望等待

国家对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收缩压减政策,使全国烟花企业从7000多家下降到2000家以下,部分省市均已整体退出,集中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湖南目前虽保留8个烟花产区,但根据全省烟花产业规划,最终只会保留4-5个烟花产区,部分发展不快、产能落后的区域和企业将予以淘汰。而我县受去年“5.7”事故影响,烟花产业的去留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产业发展的导向不明朗,使大部分烟花企业观望等待,既不敢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提高安全系数,也不甘心就此放手,让前期付出的心血与成果付诸东流。

(二)产业扶持政策不连续,企业心存忧虑

为扶持烟花产业发展,我县曾相继出台了《攸县促进烟花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等文件,针对产业发展当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解决,并形成会议纪要。如对烟花企业占用林地等相关问题处理中,明确了“三不”原则,即不影响产业发展、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但是随着各级督查的常态化、信息化,追责越来越严,执法执纪要求越来越高,形势的变化让部分企业一时难以适应。如宁家坪华新烟花因企业扩建,在厂内新建6幢厂房时未履行手续,涉嫌违规占用林地,被依法立案查处,企业负责人被取保候审,新建厂房也因手续不全被认定违法建筑而被强制拆除。目前,共有4 家烟花爆竹企业被林业公安调查,3名企业负责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多幢新建厂房被拆除或被列入拆除之列,在烟花企业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而目前我县烟花企业均未办理国土和林地相关证件,如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部门压力巨大,无从开口,企业一脸茫然,诚惶诚恐。

(三)产业升级转型不间断,企业任重道远

一方面,当前,烟花产业正朝着“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安全型、环保型”加快转型,省政府要求必须在2020年前实行机械化生产,减少人工作业,提高安全水平。时间紧迫,需要不断的加大投入,面临的资金压力较大。另一方面,我县的烟花产品品牌意识不强,贴牌生产,为她人作嫁衣裳,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同时,科技研发投入较少,产品技术等级不高,难以推陈出新。

三、上下齐心协力,冲开突围路

当前,国家对于烟花爆竹的产业政策调整和安全技术升级仍在进行之中,烟花爆竹产业今后面临的考验将越来越严峻,但也可展望,产业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企业数量大幅精减,能够得到保留的烟花企业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光明,烟花产业也必将从“夕阳产业”华丽转变为“朝阳产业”和“最美产业”。特别对我县来说,在目前10-15年来无大型企业招进来,煤炭产业逐年退出,财政税收发生结构性改变,烟花企业作为财政税收新的增长和补充,应予以做大做强,确保我县财政收入不呈直线下降。为此,我们建议:

(一)高起点谋划产业发展之路

攸县不属于历史传统产区,估计今后的产业政策很难再向我县倾斜,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现有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优,提升管理,抓好安全,以争取更好的发展政策。一是正确认识和看待烟花产业。烟花鞭炮是我国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传统产业。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历尽沧桑。但随着当前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以及机械化生产的推广,实行人药分离,烟花产业已离高危行业越来越远,安全生产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真正出事的只是那些“黑作坊”和“地下工厂”。二是尽快编制烟花爆竹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攸县能否作为全省烟花爆竹主产区,县政府编制的产业规划对我县烟花爆竹产业长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可采取“政府牵头、部门负责、协会出资、企业出力”的方式尽快开展该项工作。三是明确烟花爆竹行业主管部门。我县曾设立“攸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它具备规划产业、规范行业、指导企业、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等诸多功能,对攸县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烟花产业办撤销后,没有明确哪个部门主管,企业失去“娘家”,相关工作无法联系、衔接和协调,不利于烟花爆竹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县委、县政府明确相关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必要时选派协调人员进驻烟花产业协会,指导企业发展。四是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烟花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在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应大力加强与上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政策,掌握信息,为我县烟花产业发展做好外围协调工作。当前,可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打造醴攸烟花主产区,实行捆绑式、联合式发展,提升株洲地区烟花产业与浏阳、宜章等地的竞争力。

(二)高水平做好企业帮扶解困

烟花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政府的扶持,针对现状,建议:一是适时开展走访座谈,消除企业发展顾虑。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适时对烟花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听取企业意见,收集企业诉求,宣传工作政策,明确发展导向,正确认识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吃下“定心丸”。二是加强相向联系,强化部门与企业的联动。部门有法必依和企业合法经营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职能部门在服务企业上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大对法律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适应新形势,符合新要求,建议建立由政府牵头,分管领导挂帅,部门参与,组成专门服务协调工作班子,每季一次调度,每月一次进企收集情况,共同会审、会商企业发展当中的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同时,烟花企业也应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理念,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政策,办理好相关手续,通过与部门的交流联动,在烟花产业发展进程中,让合规发展成为主流,违法打击成为个别。三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受招商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烟花爆竹企业老板法律意识淡薄,在新一轮换证整改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违法用地、用林,造成严重后果。今年内,全县有11家烟花企业需要进行改造,国土手续无法办理、林业手续也困难重重。针对实情,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国土、林业、安监、环保等部门,认真研究政策,参照其它县市相关做法,帮助和指导企业依法办理和完善国土、林业、环保等法律法规手续,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企业技改工作顺利完成,促进我县烟花产业走向正规化道路,避免因相关问题处理不到位,造成烟花企业外流,影响我县扶商安商声誉度。

(三)高质量抓好产业政策配套

一是充分利用现行政策,扶持烟花爆竹企业做强做大。为扶持产业发展,我县相继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大招商”活动的通知》《攸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试行)》《攸县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奖励办法(试行)》等文件政策,为扶持烟花产业加快发展,建议参照醴陵市《关于促进花炮产业发展的十条政策》,适时出台支持烟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或规定,积极发挥“助力贷”“续保贷”作用,让烟花企业主做好在攸长期生产经营的思想准备,放心大胆加大投入,全心全意抓好安全,安心安意做好企业;鼓励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多创效益,多交税收,争创优质品牌,争做先进人物。二是加强工作指导,扶持烟花产业协会发展。2017年,我县烟花企业已成立行业协会,为企业抱团联合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平台,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力度,使协会发挥好联系沟通政府和企业、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作用。三是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烟花产业发展,始终是安全第一、品牌先行。应积极引导企业向科技要安全,向研发要质量,向品牌要市场,对取得发明专利、名优品牌的,切实加大奖励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作者:曾云艺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