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湖南省“产业项目建设年”。在省委振兴实体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市委 “55113”的战略指引下,攸县县委、政府围绕“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的发展目标,如火如荼的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致力于为决策献计,为发展助力,攸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三进三助”要求部署,成立专门班子,下沉乡镇,深入企业,通过个别走访和集中座谈等形式,开展专题调研,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今年来,全县上下紧盯“两突”总目标,紧扣“产业项目建设年”总抓手,全面服务产业项目建设,县域经济整体呈现运转有序、运行趋稳的发展态势。一是项目招引有成效。持续推进“攸商回归工程”,成功签约钢板桩行业攸县总部、天镒研磨、童声电子等项目。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预算内投资项目19个、资金1.49亿元。统筹推进55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湘天华油茶产业园、华生化工等相继竣工,整个产业项目建设来势看好。二是企业服务有举措。坚持县级领导主动联系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定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若干规定”等系列政策,全面助力实体经济。通过财政注资,“助力贷”“续保贷”为企业解决资金1.97亿元,并推动65家企业进入直供电准入目录,切实解决了企业难题,降低了企业成本。三是经济指标有提升。上半年,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经济下行的困难期,均保持了一个稳步向好的增长面。GDP同比增长7.2%;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税收占比提升至83.51%。
二、存在问题
尽管在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地方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企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但客观地说,与企业投资者的期望和工作中的现实需求,也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产业政策缺乏延续性。2007年,为发展烟花爆竹产业,攸县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烟花爆竹产业的若干意见》,从企业用地、融资支持、环境优化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并相应成立了县烟花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县烟花产业办,具体负责烟花爆竹产业发展管理和综合协调等有关工作。该政策可以说为攸县烟花鞭炮产业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立下了“头等功”,也让外商来攸投资烟花鞭炮企业吃下了“定心丸”。然而10年后的今天,迫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形势变化,不仅该文件已无人再提,就连烟花产业办也在机构撤并中“石牛入海”。金亮花炮厂的邱总百感交集地说:“当年我们这帮浏阳人就是冲着攸县人民政府许下的这一承诺,才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过来投资办厂的,没想到10年后的情况居然是这样……”
2、部门执行缺乏一致性。兴办一个企业涉及的问题千千万,涉及的部门更是万万千。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各部门、各条线的法规、条例、制度可谓是多如牛毛、不计其数。这其中就难免出现部门“冲突”、政策“打架”的现象。就烟花企业而言,安监部门要求在2019年前必须完成技术改造,全面实现机械化作业,才能换发新证继续生产经营。而要完成这一系列的技术升级,除了投入重资购买设备外,还要新建厂房,扩大规模。这就涉及国土和林业用地问题,按正规程序走,历史遗留问题太多,耗费时间太长,无法在换证前完成任务。不按程序办,就涉及违规用地,面临强拆和罚金等重罚。刚刚被依法强拆6栋新建厂房的浏阳老板吴海明十分无奈地反映:“我们现在是夹在中间,骑虎难下,面对这样的现状更是有口难辨、有苦难言,实在不行就只能是打碎牙齿,亏损转让退出。”
3、联企服务缺乏针对性。自“企业帮扶年”活动开展以来,很多企业的很多问题在政府的关心和关爱下得到了有效化解。但对于一些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处理难度大的老大难问题,还是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岭镇远大水泥厂,在经历数轮融资风波和企业易主事件后,从2017年7月开始正常经营,目前运营状况比较良好,预计2018年销售额可达4亿元,创税近3000万元。企业老板也是信心满满:“我们去年只开工了半年就清还了近3000万的老债,只要三年时间,我就能给攸县人民一个轻装奔跑的远大水泥。”但该企业也还存在着诸多的历史遗留难题和眼前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有序经营。如防护区的拆迁问题、原材料的供应问题、老业主的负债账目问题等等,反映了多次,研究了多轮,每一个问题都错综复杂,每一个问题都如梗在喉,不疏通企业就无法经营,不解决老板就无法安心。
4、帮扶干部缺乏积极性。在市县的统一安排下,领导联企业,干部下厂矿,让很多重点企业都有了自己的贴身“保姆”,使很多工作也得到了有序推进。但就一些复杂问题,尤其是“老大难”问题,让很多帮扶部门和干部感觉十分头痛。一方面,站在历史的角度,企业反映的问题都很客观,非解决不可;另一方面,立足当下的形势,很多问题要解决就可能要走走“超车道”、打打“擦边球”,轻则受到问责,重则“乌纱”不保。就像酒埠江铸钢厂李总说的那样:“我们也理解如今当干部的难处,总不能让他们丢了饭碗。但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企业同样是面临生死存亡。大家都不易,两头都为难呀!”
三、对策建议
地方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企业发展需要地方支持。攸县要实现“产业突围,转型突破”,就必须借“产业项目建设年”之东风,在企业帮扶上动脑筋、花气力、下工夫,真正把千辛万苦栽下的一棵棵梧桐树,千方百计地培育成一片片大森林。
1、要转变一个观念——从招商引资向安商引资转变。将企业请进来不容易,让企业留得住更难,而使企业安得心更是难上加难。各级党委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各位干部职工都要牢固树立一个理念“引进一个企业就是栽下一棵发财树”,我们不仅要把树苗栽下去,更要尽心尽力地浇好水、施好肥、治好虫……真心实意地把“企业”当成“家业”去关注,把“老板”当成“老娘”去关心,优化配套,优化环境,优化服务,让每一个落户的企业都能安心生产经营,让每一个投资的老板都成为攸县招商引资的“金招牌”、“活广告”。
2、要搭建一个平台——企业与部门“直通车”平台。按照“马上就来、马上就办、马上就好”要求,遵循“快速受理、快速梳理、快速办理、快速处理”的原则,运用互联网技术,实行24小时备勤,专门建立一个企业帮扶“直通车”平台。为企业提供第一时间政策咨询、第一时间问题受理、第一时间答复解决,让投资者尽量少跑路,甚至不跑路,使一些日常性问题在最短时间内能够得到最有效解决。
3、要完善一个机制——“点对点”企业帮扶机制。要像对待脱贫攻坚一样对待企业帮扶,要像帮扶贫困对象一样帮扶落户企业。进一步改进完善企业帮扶机制,着力建立企业帮扶联系会议制度,定期碰头,集体研究,统筹协调,逐一解决每个企业的“老大难”问题;着力建立政府与企业面对面沟通机制,当面反映,当面答复,当面协调,当面交办;着力建立企业帮扶回访机制,企业反映问题受理交办后,利用“直通车”平台开展工作回访,看工作有没有真正落实,问题有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是不是真正满意。
4、要强化一个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一切便利,为帮扶干部担当一切责任。”要牢树“为尽职者尽力,为担当者担责”的理念,只要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个人没有从中谋取利益、获取好处,就要旗帜鲜明地鼓励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灵活性地处理问题,合理性地运用政策;要体谅包容干部在真心帮扶企业过程中的错误和失误,鼓励干部大胆走进企业、大胆创新工作、大胆解决问题;要真心关爱企业,真正关心干部,不仅要解决好企业经营之外的一切问题,也要解除干部工作之外的一切顾虑,保障基本的待遇,担当必要的责任,重用实干的干部。
作者:曾云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