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力量

  12月27日,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冬日的暖阳下,“朱亭鲜果小镇示范园”里,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采摘“红美人”柑橘、“越秀”草莓等水果,感受农村休闲的乐趣。

  “我们坚持绿色种植,使用的肥料都是来自养猪场处理过的有机肥。”渌口区政协委员朱守官指着铺设到果园里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向记者介绍,“这种方式既能变废为宝,又有利于生态环境,实现了种植与养殖的良好互动。”朱守官说。

  朱守官是渌口区种植、养殖行业的“明星”。2013年,他投资3000余万元建起明扬智能生态养殖基地,基地内不仅有无死角监控、自动化供料器、自动调温的水冷空调等,还有特地从台湾引进的全自动污水粪便处理系统,养殖基地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2016-2019年国家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

  2018年,渌口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朱守官瞅准时机,发展绿色种植和农旅业,浦湾村乡村振兴项目“朱亭鲜果小镇示范园”应运而生。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朱守官争取到大型沼气综合利用项目落地,开始探索“前端养猪,后端种树”的生态循环现代农业新路子。

  “借助这一项目,沼气可以用于发电、取暖,猪粪猪尿成为沼液和沼渣,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果树底下,成为有机肥,不仅实现能源再生利用、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治污成本。”朱守官介绍。

  坚持绿色优先,浦湾村环境更美,如今月月有花看、季季有果尝,成了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亲子体验”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

  对乡村振兴的付出和对乡村环境的改善,让群众更加信赖朱守官。去年11月,他被推选为浦湾村村党委书记、村主任。一上任,他就想着如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每到农忙时节,秸秆如何处理就成了一个大难题——烂在田间易滋生病虫害,影响后续耕作,而由农民就地一烧了之则会造成环境污染,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

  作为区政协委员,朱守官积极履职,争当民主监督的中坚、联系群众的桥梁,围绕乡村振兴和村集体增收大课题,结合“走找想促”活动,开始探索秸秆的综合利用。

  今年9月,朱守官带领村支两委积极申报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又通过村集体采购了2台秸秆收储机器。“我们利用秸秆收储机,将秸秆打碎成捆,卖给养殖户做饲料。”朱守官介绍,每亩地可以收15至20捆秸秆,每捆可卖6元,今年来,通过这一项目已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实现了环境保护、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三丰收。

作者:朱守官    编辑:黄远芳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