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摘登|这是一份关于如何做好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的经验贴!

  4月11日,在市政协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推进会上,雨湖区政协主席刘荃和民建湘潭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林亚科分别代表雨湖区政协、市政协界别(民建界)第三监督小组作口头发言。

  小编对他们的精彩发言做了摘编

  一起往下看

  凝聚监督合力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雨湖区政协主席刘荃

  代表雨湖区政协的发言

  去年以来,雨湖区政协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着力推进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持续擦亮“守护莲城生态环境,政协人在行动”金字招牌,以政协之为助力雨湖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主要做法如下:

  (一)强组织,汇共识,构建监督“一盘棋”

  认识上再深化。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摆在助推生态环保的首要位置。向全区政协委员发出助推湘潭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倡议书,把思想认识和工作重心都统一到省、市政协的重大部署上来。去年以来,同步利用委员大讲堂、委员工作室志愿服务活动等多平台,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10余次。组织上再强化。成立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雨湖区政协《关于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的实施方案》,组建以乡镇街委员工作室为主体的15个区域专项民主监督小组。任务上再细化。在全区政协系统推进“四个一”举措,即:各乡镇街道委员工作室针对生态环境相关问题,每年度至少提交一件以上驻室委员联名提案或一篇以上社情民意信息;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项民主监督活动,并将相关资料及时上传政协云;每名区政协委员每年度至少参加一次以上专项民主监督活动;每名区政协委员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至少提交一条微建议。

  (二)活载体,重实效,凝聚监督“一张网”

  多元化开展活动。去年以来,雨湖区持续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活动60余场次,其中市、区、乡镇街三级联动开展巡河净滩、环保宣讲、志愿服务等监督活动10次,助力解决具体环保问题76个。例如,农业界别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界别优势,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开展秸秆禁烧、“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等工作;楠竹山镇委员工作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助推“零碳数字军工小镇”建设。用好“潭事好商量”平台。各委员工作室积极引导委员走出去、沉下去,针对区域重大环境问题以及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借助“潭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深入村社区进行实地勘察,主动与政府部门对接,与村、社工作人员一起向居民宣传政策、听取意见,有效推动了乐塘社区生态环境改善、万楼景区周边绿化建设、杨梅洲集体土地抛荒整治等问题的解决。用活“政协云”。发动全区政协委员聚焦生态环境领域难点、堵点,通过政协云上传问题,给出建议,去年以来累计收到改善生态环境微建议、社情民意等建议意见19条,提案6件,均得到政府部门回应或处置,更好的调动了委员和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保的积极性。

  (三)抓重点,破难题,铆足监督“一股劲”

  近年来,雨湖区跃进水库面临较为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水产养殖污染等诸多生态环境难题,水质改善与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对此,雨湖区政协聚焦跃进水库生态环境改善,一是深入调研,把准问题症结。市政协主席杨真平亲抵跃进水库督导省考核断面水质、应急水源规范化建设和整治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等问题,雨湖区政协多次组织委员通过实地查勘、走访农户、问诊专家等方式,发现跃进水库主要存在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以及水产养殖污染等问题。二是协商议政,凝聚智慧力量。基于调研发现的问题,市、区政协积极搭建协商议政平台,组织召开多场专题协商会议,经政府相关部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利益相关方广泛协商,提出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建议,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投放滤食性鱼类等方式,增强水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凝聚了智慧和力量。三是联合整治,环境有效改善。姜畲镇环湖开展沿线面源整治,针对农田在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畜牧养殖、垃圾焚烧等问题组织委员进行宣传、劝导,通过协商与盛邦彩印达成初步协议退出该片区;区农业农村局对畜牧养殖问题上户走访,成功督促部分居民畜牧退养;市政协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定期对跃进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跟踪督促整改落实情况,如在检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时,发现部分工程存在施工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监督小组立即向相关部门反映,并持续关注整改情况,直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在市、区政协的持续助力下,跃进水库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从过去的Ⅳ类水质逐步提升到Ⅲ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指标明显下降。周边生态环境也得到有效修复,水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平衡,水生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鱼类资源更加丰富,吸引了众多鸟类栖息,呈现出白鹭翔集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目前,跃进水库已更名为白鹭湖,集农业、文旅、休闲、民宿、餐饮于一体的青年文娱度假村项目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涵盖建设环湖自行车赛道、滨水步道、白鹭水上乐园等。

  靶向监督聚合力

  为改善生态环境展现政协力量

  民建湘潭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林亚科

  代表市政协界别(民建界)第三监督小组的发言

  2023年4月以来,民建界别在市政协领导支持,和人资环委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标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和市政协部署安排,充分发挥界别特色,做好政协与党派专项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坚持靶向监督,汇聚各方力量,为改善生态环境贡献政协力量,主要做法如下:

  (一)顶层设计有站位。根据国省市有关部署,民建湘潭市委会在2021年至2025年,对口湘潭县开展湘江流域(含涓水)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市委会迅速成立以主委为组长的专项民主监督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专门出台《民建湘潭市委会对口湘潭县开展湘江流域(含涓水)的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方案》《湘潭市政协第三监督小组(民建界)对口湘潭县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方案》等,进一步明确重点监督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吸纳一批会内外特聘专家纳组建专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质量。

  (二)联合监督有行动。自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以来,民建界别与市县政协人资环委、市县有关部门、民建省级组织开展湘江流域民主监督调研28次、主题宣传21次。注重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央、省环保督察指出的突出生态问题整改进行回头看,对“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控情况”“乡镇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运行”“次氧化锌行业企业规范管理及污染防治工作”和“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问题整改”等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注重发挥党派力量,与民建省委会联动开展调研式民主监督,对湘潭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情况和当地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开展实地调研座谈,既听取相关单位情况介绍,又重点围绕湘潭市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和黑臭水体治理交流工作经验做法、遇到困难、瓶颈,并提出建议推进相关工作。注重激活壮大社会力量,多次邀请民建基层支部会员、县生态环境保护支队队员、湘潭冬泳协会成员与民建界别委员多形式共同开展活动,例如开展“十年禁渔”踏察宣传、“世界清洁日”志愿服务等,以净滩、巡河、水处理知识宣讲、排污口水样检验等形式让更多的社会公众了解河流的污染情况,共同推进水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积极探索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新途径,提升监督实效。

  (三)广开言路有渠道。充分运用用好会员之家、政协委员工作室、湘潭民建微信公众号、政协云等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组织开展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学习专业知识。发挥微建议、社情民意、党外人士建言直通车等渠道直通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促进问题解决。《关于加强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环境满意度的几点建议》被市政协作为重点提案办理,通过高质量办理提案,有效促进了我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聚焦主题组建专班出台方案,邀请有关单位和部门,就湘潭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城市管网建设的现状、痛点难点等开展专题性调研,并形成调研成果报市委市政府。

  来源:市政协办宣传信息科整理

   编辑:王燕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