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水而行,临湘市乡镇政协联络办防汛一线工作纪实

7月以来,雨势连绵,长江、黄盖湖水位持续上涨,直逼警戒水位,临湘全面进入防汛抢险工作阶段。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临湘市政协各乡镇政协联络办主任纷纷逆行而上,冲上防汛一线,靠前指挥,全力抢险救援,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铸就了一道红色防线。

“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

黄盖镇政协联络办主任黎玄林,7月初结石病犯,痛的站不直身子,已经和医院预约好手术时间。接到防汛指令,他强忍疼痛,坚持带病上阵。安排防汛物资、调度值守人员、现场点验防汛抢险“三支队伍”……他的身影,出现在防汛工作每一个紧要处,如一块坚定的基石,在洪浪中筑牢着防汛安全线,一旦大堤上出现险情,他便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调度指挥,往往彻夜未眠。

 

 

自防汛工作开展以来,经常到了凌晨,黎玄林还打着手电筒到大堤上去巡查,干部建议他晚上注意休息。他平淡的回答:“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这么多年乡镇工作过来了,我已经习惯了。”

平淡的回答中体现出的是共产党人最朴素的责任与担当。

 

“防汛责任担当大于天”

“陈主任,你天天坚持在堤上,即带班又巡查,跑上跑下够累的,你就别参加渍堤排班值守巡查了”。江南镇牛湖村支部书记唐艳波关心地说。“我不累,能坚持住,现在水位居高不下上,汛情依然严峻,我们决不能有半点松懈”。在江南镇工作近30年的政协联络办主任陈建平,经历过多次抗洪抢险,他深知防汛责任担当大于天。

自入汛以来,陈建平肩负着长江大堤江南牛湖段,内垸小泥湖、涓田湖防汛带班责任,从未回家休息过一天。7月7日,在带班巡查小泥湖渍堤时发现一处滑坡,陈建平知道此处是历年多次出现险情地段,不容忽视。他随即组织调集30名劳力、一台挖机、1000多个编织袋、100余根木桩、2车砂砾石,加班加点、打桩压包进行处险,7月8日上午10:20如质如量按方案标准完成。

 

7月24日早上7点刚下值守巡查班的陈建平,得知长江大堤牛湖段禁脚120米范围内平台出现多处散浸,他顾不上休息,直奔现场,迅速启动处险方案。调用2台挖机和36名劳动力按技术要求共开挖11条导浸沟,并用砂砾石压浸导流,彩条布覆盖防雨水冲洗。终于在晚上23:00险情得到有效控制。

汛情还未结束,陈建平的身影仍在大堤忙碌着。


    “自古忠孝难两全,守好大堤就行”

“虽然身体不如98年那会,但我经验丰富。你看,蓝色旗帜就是我们标注的重点区域。”7月28日下午,刚打完点滴,在罗湾垸巡堤的聂市镇政协联络办主任李劼跟笔者介绍到。

李劼是7月6日上的堤,作为分部指挥长,他要负责4个垸的协调调度、巡查处险等工作。此外,他每天还要花8个小时在值守点值守。大堤上白天酷热,晚上蚊虫叮咬难忍。经过连续23天的高强度工作,李劼脸上挂满了疲惫,身体也随之亮起了“红灯”——他已经连续打了4天点滴了,但汛情的严峻形势让李劼放弃了休息的念想。

 

每天,他最为挂念的还是家中86岁的老父亲,“7月10号,父亲病了,送往长沙医治。那会儿我才刚上堤,我只好把老父亲托付给大哥照顾。电话里,喜爱古文的老父亲对我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儿子,自古忠孝难两全,守好大堤就行。”

如今,这位参与过98年、16年防汛的老党员依然坚守在堤上,成了聂市镇里防汛工作的一面旗帜。

 

“莫乱说,你们这是笑我老吗?”

坦渡镇政协联络办主任张雄文分管卫健工作,防疫期间将近3个月未回家。好不容易5月份休息了几天,6月份又进入了紧张的防汛阶段。作为一名防汛“老把事”,已经53岁的他主动请缨驻守一线堤垸。

7月8日起,张雄文便吃住在坦渡镇定湖村下马蹄湖垸。在堤上,他不是在巡堤查险,就是在帮忙抢险,经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满头灰。7月16日上午,张雄文带领巡逻人员在巡堤查险过程中发现下闸组机埠背水面附近的一块稻田隐隐有水冒出来。他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险。抢险过程中一块石头砸到额头上,血顺着额头流了出来。可是他顾不上痛,抢抓时间逐条处理验收。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急处理,险情得到了妥善处置。

 

遇到情况紧急的时候,他经常要和应急抢险队员一道奋战到凌晨两三点,有时顾上不洗澡,抓紧时间眯两个小时,又要投入第二天的战斗。很多堤上的干部都劝他休息一下,年纪大了要注意身体,他开玩笑道“莫乱说,你们这是笑我老吗?我身体好着呢!”。

作为一名党的干部,一名政协人。他把职务和年龄全部丢在了脑后,一心只想着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滔滔洪水终将褪去,大江大河也终将归于平静。目前,临湘市14名政协乡镇联络办主任全部都在一线开展防汛救灾工作,向水而行,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

 

   编辑:刘泽恩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