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亲离世,作为儿子,本想花钱办一场‘风风光光’的葬礼,在政协委员工作室和村委会的劝说下,让我打消了念头,按新规办丧礼,既省心又省钱,有了新风气才有新生活……”3月20日,家住临湘市桃矿街道办事处金坡居委会的蔡元感慨的说道。这是临湘市推行丧事简办的一个缩影。
千百年来,受“厚葬尽孝”传统观念影响,临湘丧葬习俗讲究“热闹”,不仅敲锣打鼓放鞭炮,还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既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更助长了农村奢侈浪费之风和封建迷信活动的流行。对此,广大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破除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
去年以来,临湘市政协联合临湘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单位共同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市14个镇(街),每个镇街选择一个样本村展开调研,召开镇村干部、乡贤人士、农村党员、群众代表、红白理事会成员等协商会议15场次,累计发放问卷调查表638份,征求意见建议1220条。经过充分协商,就丧事办理时限、餐饮规模、礼金限额等8个方面达成共识,形成了《临湘市农村操办丧事活动推荐标准》协商意见,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建议增补为村规民约。
该市政协主席彭海云表示,农村是熟人社会,面子大于天。群众深知陈规陋习的危害,苦于无人牵头组织解决,通过基层协商,从面子入手,助力村委会把移风易俗写进了村规民约,让群众不再受陈规陋习拘束,不再被面子绑架。后续,我们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持续做好调研协商、建言资政、民主监督工作,为推动丧事简办、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作者:郑彩霞 编辑: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