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别组调研:助力农业品牌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冬至时节,暖阳高照。在祁阳市三口塘镇的古法红糖生产基地热气腾腾,师傅们正忙着烧锅熬糖。另一车间内,一袋袋五色米被称重真空包袋,和瓶装红糖一起被打包运走。该基地生产的祁永香农五色米、湘忠皇后红糖正走俏网络销售渠道。

  12月18日,祁阳市政协科学技术界别组委员深入三口塘镇、大忠桥镇,开展以“打造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探寻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

  委员们一行实地走访了古法红糖生产基地,该基地集生产与加工于一体,采用传统工艺精心熬制红糖,保留了甘蔗的天然营养与风味,积极探索创新,在保持古法熬制技艺的同时,通过增加过滤次数等技艺改进,比传统红糖更细腻,入口即化。基地负责人邓瑶玲介绍,该基地和周边农户一起种植1200亩甘蔗,一亩甘蔗地产200斤红糖,制糖师傅是从八宝一带请过来的,有丰富的制糖经验。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还详细了解了五色米的生产情况。五色米由原生态的红米、黑米、黄米、紫米、白米按科学的配比而成,色泽多样,营养丰富,是祁阳特色农产品中的瑰宝。

  祁阳市政协委员、五色米业加工厂负责人曹秦卫介绍,五色米种植户采用种绿肥养土、有机物还田,亩产虽只有600-800斤稻谷,但米的市场价达到15元/斤左右。目前祁阳市五色米种植面积有3500亩,成立了祁永香农五色米品牌,根据市场不同消费人群,开发了系列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借助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销售,逐步打响五色米品牌。

  委员建议,要充分挖掘祁阳特色农业资源,留住乡味,把祁阳特色农产品走出祁阳。建立品牌后,做好质量保障,用好市场“回头客”这个晴雨表,品牌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

  委员们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充分发挥政协参政议政职能,为祁阳特色农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农业品牌化、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让更多优质的祁阳农产品走出祁阳,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作者:张灿 张永红    编辑:张灿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