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祁阳市城市涝区避险综合治理项目拆迁安置户蒋昌仁,仅在一天时间内完成签订房屋拆迁协议,拿房票购新房。他激动地告诉记者,新房采光好,小区绿化率高,周边有学校、医院,生活方便。
这是祁阳市推行房票安置以来,拆迁户不用等,直接拿房票置换房屋的典型案例。而这背后,正是政协的助推,用市场手段打通连接政府和市场两种资源的“任督二脉”,探索创新“房票”安置模式,被征拆群众腾“地”得“房”,拟开发项目出“钱”得“地”,房地产开发商卖“房”赢“利”,催生了“一张‘房票’,三重利好”的显著政策效应,走出了一条破难题、惠民生、促发展的安置转型新路。
随着城市棚改项目的实施,产生了很多拆迁安置难题。祁阳市政协将“推行‘房票’政策,保障拆迁群众利益”纳入协商与监督工作计划。
为了提出富有前瞻性、倾向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祁阳市政协组织委员、被征地拆迁群众代表、房地产开发企业代表,浯溪发展集团以及街道社区的相关负责人,就“房票”政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安排部分政协委员进行分散调研,深入房地产开发企业、被征地拆迁群众家中、街道或居委会等掌握实际情况。
在调研中,委员发现祁阳市推行“房票”政策过程中,存在机构运行不顺畅、宣传力度不大、沟通协调不到位等问题。
房票政策是民生大事,也是民生实事,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要事。祁阳市政协建议,务须加强组织,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宣传,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全面释放“多方共赢”强烈信号,于房地产企业,去库存、走出市场低迷、回笼资金;于安置户,房票安置要比货币安置、集中迁建安置优惠的多。最后,要进一步完善相应制度,加大保障力度,加快推动房票政策的实施。
祁阳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房票安置模式下,城市征拆开发建设模式由原来的“征收—建设—安置—开发”变为“征收—安置—开发”三个环节,压缩了1至3年的建设开发周期,有效降低了项目落地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城市建设效率。
据悉,启动房票安置工作以来,祁阳市共发放房票598张、总金额达6.42亿元,使用房票购房套数达1029套。
近年来,祁阳市政协围绕中心工作、对标省市政协协商监督计划、突出民生,选好协商监督课题。多方调研、多方比较、多方论证,集思广益,向市委政府提出高质量的建议。通过精准选题、深入调研和务实建言,祁阳市政协切实将协商监督成果转化为党政决策的重要参考和惠民利民的实际举措,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彰显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担当作为。
作者:张灿 编辑:张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