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县政协: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绽放

  近日,宁远县政协与共青团界别组成员联合组建宣讲队、实践团,通过“行走的课堂”“互动的体验”“艺术的表达”等丰富形式,将红色故事与民族文化鲜活呈现,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推动历史资源与民族文化在实践中实现传承创新。

  红色故事润人心,精神力量共传承

  “革命故事给了我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会把这份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将来好好报效祖国。”宁远县太平镇岭头源村大学生王俊宝深有感触地说。

  

  宣讲队的足迹遍布乡镇村落,将那些镌刻在岁月中的红色记忆娓娓道来。唐鉴烈士的家国情怀,在讲述中展现出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的担当;柏忍烈士的坚贞不屈,于字里行间彰显着面对磨难不改其志的气节;红军长征过宁远时的军民鱼水之情,更是在细节中传递出军民一心、生死与共的温暖。村里的老老少少围坐聆听,在故事中触摸历史温度,产生了强烈的思想共鸣。为让红色故事更接地气、更入人心,宣讲队创新形式,将“一个铜板换两个南瓜”等20多个经典红色故事,通过情景再现、宁远方言讲述等方式,送到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身边。截至目前,宣讲队已走进湾井、柏家坪等5个乡镇,开展12场宣讲活动,吸引了800余名群众参与,在当地引起了热烈反响。每一场宣讲,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红色精神在人们心中不断传承。

  非遗体验传文脉,文化符号护成长

  实践团则聚焦民族文化传承,以瑶族长鼓、手工扎染、拓片等非遗技艺为载体,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在学习瑶族长鼓时,不仅掌握了节奏韵律,更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在手工扎染与拓片制作中,亲手将色彩与图案定格,理解传统技艺背后的审美与智慧。实践团更注重文化的创新表达,将当地独特的舜德文化融入非遗创作,让传统技艺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这种创新不仅让青少年对民族文化产生更强的认同感,更以文化为纽带,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让民族文化的根脉在代代相传中愈发茁壮。

  

  宁远县政协及共青团界别组成员的探索与实践,让红色基因与民族文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静态变为动态。通过可感可触的形式,红色故事有了温度,民族文化有了活力,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传承的种子,为文化的赓续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作者:蒋嫦春    编辑:曹炯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