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浪漫,走进“南有新田”,古韵悠悠,非遗光彩诉说着当年。
--循着乡音童谣,步行至中山街道先锋街,新田文庙、旧县衙、江西会馆、状元楼等见证了昔日荣光。
--听一回瑶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领略了瑶族古寨的静谧与热闹;瑶韵长存,声生不息。
--闻见“豆香与油香”,新田醋水油豆腐传承百年,家喻户晓,已经走上全国的餐桌。
新田县是湖南省的文物大县,文化底蕴深厚,长期以来,新田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新田县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9个。以瑶家坐歌堂、新田醋水豆腐制作技艺、新田炸肉、陶岭三味辣椒制作技艺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命脉,做好文化遗产传承意义重大。”为深入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新田县政协近年来聚焦“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新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探寻”等主题,从实地走访调研,到现场座谈交流,再到对口协商会议,助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新田、走向全国。
非遗的魅力源于悠久历史,非遗的生命力系于传承创新。3月21日,新田县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史资料挖掘、编撰工作。跨越千年,文脉之“泉”如何汩汩长流、活水不断?新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多、分布广、不少濒危项目,怎么抢救和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如何搜集整理挖掘非物质文化文史资料?编撰出的文史读物如何发挥“史料价值、教育意义、借鉴作用”?新田县政协委员、智库专家、非遗传承人、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期待能够推动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
县政协委员、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史世冬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研究,挖掘和史料收集整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非遗走出新田,新田是文物大县,文化遗产非常丰富,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说。
“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新田县非遗中心主任肖建平,临近退休的他呼吁,传承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突出,期盼全社会共同关注默默扎根在乡间的非遗传承人,安排专项经费对濒危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交流等传承活动给予支持;持续壮大传承人队伍并提升传承能力......
“巍巍中华,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正在“活起来”,怀抱着岁月秘密的瑰宝开始“火起来”。文脉的传承与创新,应涵养起更深厚的中国自信。”不少委员还提出,对文脉要有“珍爱之心”,加强整体性、系统性、机制性保护,进而努力构建全县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同时,要进一步盘活文化遗产资源,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加强文化遗产对外宣传展示,实现活化利用、活态传承,让历史遗存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传统手艺要坚守,传承思路需创新,努力把古老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新田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杨诚的话令人久久回味。
作者:县政协 侯玲芳 编辑:刘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