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上午,以“喜迎二十大 ‘志’敬新时代”为主题的《十八洞村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志》新书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两本志书分别为“精准扶贫第一村”志、湖南首部扶贫志,由人民出版社和湖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
《十八洞村志》以“精准扶贫”为切入口,将十八洞村的扶贫成就与经验作为全志的重点和核心,以一村的面貌变迁来反映中国脱贫攻坚的轨迹。《湘西州扶贫志》围绕“精准扶贫”重要思想首倡地这一核心,记录精准扶贫的湘西经验,展现中国脱贫攻坚的鲜活样本。两本志书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地域特色、扶贫特色和专志特色的有机融合,忠实记录了新时代精准扶贫方略从湘西启航,客观再现湘西州各族人民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奋进足迹和伟大成就。
史志合一,志载盛世。为全面、客观、真实记录和描绘十八洞村、湘西州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湖南方志工作者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承担了全国扶贫志编纂试点工作,率先启动全国首批扶贫志《十八洞村志》《湘西州扶贫志》的编纂。
为确保真实权威,《十八洞村志》聘请国家、省、市、县地方志专家学者等组建编辑部,与村民同吃同住,遍访十八洞村4个自然村寨189户568人,召开村民座谈会对历史沿革、传统文化、精准扶贫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考证,既充分反映湘西地域文化特色,又彰显新时代红色地标烙印;《湘西州扶贫志》编纂历时2年多,先后有180多人参与相关工作,总篇幅80余万字,收集图片337幅,其中包含很多首次发掘、公开的图文史料。
“用地方志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历史记载方式记录伟大的中国扶贫事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修史修志重要指示精神的又一具体实践。”省政协常委、省地方志编纂院院长江涌介绍,《十八洞村志》《湘西州扶贫志》将湖南的脱贫攻坚置身于中国扶贫的大历史、大时代和大地理背景之下,通过恢弘的史志巨笔,多视角、多层次、多形式、全面客观记录了湘西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揭示了亿万中国人参与新时代的战贫壮举,深刻探析了以“精准”为法宝决胜贫困的个案,为讲好中国扶贫故事、为世界减贫脱贫事业提供了独到的样本和经验。
文图 政协融媒记者 陈尽美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