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支持举措助力康养产业发展

编者按:近年来,康养产业跻身大型企业投资热门领域,也成了很多人创业和从业的新方向。多地政府出台系列政策,助推康养产业发展壮大。

多地加强支持措施,助力康养产业发展。《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出台以来,多省市积极探索,相关政策供给增多。例如,山西省制定实施康养产业促进条例,率先出台文旅康养示范区评定规范,高标准编制康养产业“十四五”规划,实施支持康养产业发展意见,出台支持康养产业发展17条举措和促进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倍增12条举措等一揽子政策,全面激发康养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另外,从财政奖补、税费优惠、金融信贷、产业供地等方面给予康养产业全方位扶持,倾力打造“无差别、无障碍、无后顾之忧”“可预期、可信赖、可发展”的“三无三可”营商环境。设立20亿元规模的康养产业发展基金,对康养项目的建设给予补助、贷款予以贴息、床位提供补贴,全力保障康养项目用地需求,采取出租、先租后让等方式进行供地,允许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康养服务设施,对大型康养项目探索实行标准地供地。

河南省发布“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计划到2035年,以公共养老服务为基础、康养产业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架构基本成型,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定型,老有所医的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照护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高效发展,适老产品和服务多渠道、多领域、高质量供给,康养产业更加繁荣,养老市场更加成熟,养老服务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孝老、敬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规划》提出了“六大体系+康养产业”七大举措:构建支撑有力的法规政策体系,出台《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人才保障、深化医养结合等要素支持政策,着力破解制约养老服务发展的“堵点”“难点”“痛点”,激发养老服务业发展活力。构建基础坚实的设施规划建设体系,强化用地保障,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点等内容纳入各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落实养老服务设施与新建住宅小区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机制,加快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适老化改造。构建优势集聚的运营服务体系,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兜底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医养康养融合紧密。加强老年人关爱和权益保障,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构建富有活力的投融资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将发展养老服务经费作为重大民生支出列入财政预算。落实养老服务业贷款贴息、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优惠政策。积极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优化投融资合作机制。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融资模式创新,形成投资合力。构建动力迸发的人才保障体系,围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壮大养老服务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劳动力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打造“河南护工”人力资源品牌。构建规范有序的综合监管体系,建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对养老机构登记备案、安全、资金、运营秩序、从业人员等方面实行清单式监管,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合抽查、信用监管,提高养老服务机构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发展特色鲜明的康养产业,积极融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发展壮大山水森林康养、生态农业康养、特色文化康养、“养老服务+”新业态、康养医疗业、康养制造业。

山东省建设了省级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山西省晋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山东省青岛市等全国11个省(自治区)的18个地市共同发起了“文旅康养城市联盟”,搭建政府之间文旅康养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发展路径、模式和策略,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机制。

部分地市将康养产业确定为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纳入未来城市发展规划。山西省晋城市将加快建设“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全市转型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着力打造文旅康养千亿级产业集群;河南省焦作市推动医疗机构、疗养机构进小镇、进景区、进度假区,大力发展多元康养产业。

专家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我国康养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多方认为,康养产业在以下方面尚存短板。

专业规划能力无法满足规划需求。河南省焦作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建阳表示,地市有规划的意识,完成详细、专业的规划方案却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和运营康养产业的人才较为短缺,对一个地市发展康养产业的规划能力亟待加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林业和草原局局长王勇表示,各地在“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专业机构的指导和科学规划,也需要先进经验总结。多地文旅产业从业者谈到,部分康养项目缺乏合理和专业规划,建设运营两张皮,没有统筹考虑后续经营,有的项目甚至“建成之日就是关闭之时”,造成了资源浪费。

康养需求和产业资源存错配。中山大学康养旅游与大数据团队研究显示,在已有超百亿级的康养项目中,康养小镇、康养社区等以地产为主要经营业态的项目占主导地位,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并不充分。中国旅协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斌认为,一些服务供给方更倾向于“赚快钱”,希望通过快速销售产品回笼资金,而我国消费者则需要独特、丰富、能够切实满足健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市场消费潜力还未充分释放。

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需打造世界级的康养品牌。荆林波表示,我国康养产业国际影响力与部分国家尚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知名的康养企业数量较少、世界级康养品牌少,未能形成明星效应。康养产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举办得也不多,国际交流较少。

为推动康养产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专家建议:

加强产业引导,培养专业规划人才。荆林波、山西省晋城市文旅局副局长原勇兵等建议,成立行业协会、建立更为细化的行业标准、开展各层级论坛等。《报告》建议,应完善康养产业统计核算,明确产业统计范围和口径。

提高国际化水平,增强我国康养产业影响力。可着力打造数个有世界影响力的康养产业中心和康养品牌,形成明星效应,带动我国康养产业提升国际知名度,扩大海外市场。同时,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注重吸收全球优质的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为其向高水平发展创造条件。

继续加强公共服务保障。山西省民政厅养老处副处长白明芳等建议,继续改善营商环境,保障医疗、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康养城市之间的交流互鉴。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