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法治保障强起来 营商环境暖起来

近年来,益阳市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服务导向,积极打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优质精准的法治服务等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推动益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强度 以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强支撑

10月11日,记者从桃江县检察院获悉,桃江县完善《关于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规范信息共享、法律咨询、一站式服务等企业服务监管措施,依据《意见》开展部门合作,10家相关涉案企业已全部申请变更登记。

全市以统筹做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公共法律服务“五篇文章”为基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当企业“店小二”,推行“保姆式”服务,整顿查处一批、问责通报一批、集中曝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让优质高效的法治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护航舰。

全市公安机关紧盯企业反映强烈的合同诈骗、职务侵占、虚假诉讼以及侵犯商标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立案400余起,破案200余起。在防非处非风险排查和专项整治中,刑拘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嫌疑人58人,追回涉案资金2913万元。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共计办理企业合规改革案件8件,通过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理委员会和专业人才,引导和帮助10家企业回到合法经营轨道。加大对不予执行的打击、惩戒力度。全市法院系统查询信息3万余次,冻结、扣划4.74亿元,查封房产1048套、车辆968台。加强涉金融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执结涉金融案件2654件,执行到位8858.62万元。限制高消费4836人,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371人,司法拘留246人,办理拒执罪14案14人。

深度 以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固根基

营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每一个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保护其合法权益。针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存在的焦点难点问题,全市政法机关深入落实《益阳市政法机关依法保障和服务企业健康发展“九项举措”》,深入开展涉企执法司法提质增效、打击治理侵害企业合法权益行为、优化经济领域政法服务等三项专项行动,坚持服务导向,强化护企措施,以法治力量激活市场活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三项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益阳市司法局共受理15起企业作为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对涉企类行政复议案件共作出纠错复议决定7起,调解结案5起。针对发现的行业乱点、乱象以及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程序违法等问题,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通了企业控告申诉“绿色通道”。全市法院诉前调解共收案件10281件,调解成功6067件,司法确认案件2181件,同期一审收案数下降9.3%。

益阳市司法局积极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实现市县乡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全覆盖。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部门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市场主体矛盾纠纷多发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及时受理调解纠纷。截至目前,全市共调处企业生产经营纠纷318件,劳动争议纠纷180件,合同纠纷1418件,农民工工资纠纷43件,环境污染纠纷79件,物业纠纷176件。

精度 以优质精准的法治服务提效能

“企有所需,我有所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全市各单位纷纷拿出看得见用得上的举措,出真招、出实招,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与市公积金中心、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9家单位联合出台优化破产企业相关事项办理制度文件,为破产工作顺利推进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环境通道。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了企业法律服务工作站,印发《益阳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手册》,赴100余家企业上门走访释法解惑。

市公安局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对“保安员证的核发”等高频事项缺少非关键性材料的,实行容缺受理,为急需出国出境的企业员工开通绿色通道,严格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禁毒、网技、治安等部门深度结合职责,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

市司法局以“一目录、五清单”为抓手,在全市推行涉企柔性执法,编印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手册,在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器挂牌“法律服务工作站”,累计派出17名律师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服务。

市检察院印发《益阳市人民检察院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五项措施》,联合市司法局、市财政局等8家市直单位开展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组建和第三方机制专业人员选任等工作,确定各行业业务骨干及优秀律师代表共计47名,为企业合规改革工作汇聚强大合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