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至6日,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峰会召开前一天,《人民日报》以“谱写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新篇章”为题展开报道,并在开篇中如是描述:一座《丝路金桥》连接起中非特色元素,货轮满载远航、列车驶向前方,脑机接口技术、智能机器人、无人送货车等描绘着创新合作的未来……长安街沿线,“命运与共”“合作共赢”“美好蓝图”等一组组创意陈设寓意着中非友好薪火相传,共同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作为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会议主题景观,《丝路金桥》在国家会议中心持续亮相,如今《丝路金桥》再次亮相长安街,成为中非论坛的标志性景观,见证了新的历史时刻。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长安街东单东南角“命运与共”主题花坛《丝路金桥》景观。
此次峰会是中国和非洲人民又一次友谊与合作的历史性盛会。在《丝路金桥》创作者舒勇看来,这是一座融合世界发展中国家各国文化与情感基因的友谊之桥,象征着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世界和平友谊。
2018年9月份,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矗立于国家会议中心外的主题景观雕塑《丝路金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丝路金桥》景观雕塑仿照中国最古老的赵州桥的外形,由2万块“长城砖”大小的金色人造树脂水晶砖砌成,全长28米、高7米、宽4米。每块砖的内部是用熔铸丝绸制作的手工花,涵盖了“一带一路”沿线几十个国家、近百座城市的“国花”或“市花”,意味着百花齐放、世界和谐。
谈起《丝路金桥》的创作初心,舒勇说,如何有效地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智慧和文化,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文化走入世界并不容易,但需要更深层次的沟通和理解,“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桥梁。因此,他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创作了一件桥形的艺术景观。“桥,是连接、沟通,是分享、共享,体现了中国‘和’的精神。”
舒勇认为,《丝路金桥》演绎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多样性,让人们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有更形象、更直观的理解。中非合作论坛的举办,不仅是一次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盛会,更是一次友谊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它为中非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架起和平发展之桥,共同书写中非合作的新篇章。
文|政协融媒记者 唐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