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绿色发展新画卷——江苏省政协践行“两山”理念见实效

  “2024年在全省生产总值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的同时,江苏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连续5年在国家治污攻坚成效考核中获优秀等级,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连续6年保持90%以上……”6月27日,2024年江苏全省生态环境状况公布。

  近年来,江苏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江苏,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省政协高度重视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省政协党组第一时间学习研讨。多年来,省政协持续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等专题,举办季度学习座谈会、委员读书、深度走访调研等活动,引导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激发全社会共建美丽江苏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省各市县政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生态环境方面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建言资政、凝聚共识。

  牢记“国之大者” 履职有担当

  7月25日,省政协召开十三届四十六次主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专题民主监督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省政协将于近期开展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专题民主监督。

  江苏,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和大海的省份。水是江苏最丰裕的自然禀赋、最灵动的生态要素。省政协高度重视水环境相关议题,牢牢抓住长江和太湖两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

  省政协深刻认识长江大保护和太湖综合治理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注的“国之大者”,以集中视察、民主监督、专题调研、界别活动等协商议政形式,围绕抓好以长江和太湖为重点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多形式开展协商议政。

  今年上半年,省政协组织环境资源界委员围绕“太湖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开展界别考察,就“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太湖协同治理”形成社情民意信息报全国政协。加强界别间团结合作,推动农工党界关于“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的界别调研与环境资源界“太湖流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界别考察成果综合提报。

  近年来,省政协累计组织长江大保护和太湖综合治理相关履职活动38次,提交民主监督报告、集中视察报告、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近30篇,有力助推长江大保护和太湖综合治理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多年来,省政协锚定“绿水青山”广泛汇智聚力。2024年,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省委工作安排,省政协组织开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度走访调研活动,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总结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研究前瞻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助推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2024年6月,省政协举行十三届八次常委会会议,围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进行协商讨论。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专题建议案,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常委会会议期间创新举办“协力共促美丽江苏”图片展,全面展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以及政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履职活动,并在省政协官方网站开设专栏,获得热烈反响。

  水陆空共建美丽江苏

  全省各市县政协从不同角度着手,为美丽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快看那边!好漂亮的江豚!”今年6月,长江南京鼓楼滨江段的江面上,几头江豚接连跃出水面,惹得船上来自东南亚五国的考察团成员连连惊呼。如今,长江南京段观测到的江豚数量较2018年增加近1/4。

  江豚的频繁现身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印证了长江南京段生态环境的显著改善,也见证了南京市政协守护“绿水青山”的扎实努力。近年来,市政协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关于“长江大保护”的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每年都会组织委员多次到长江岸线开展多课题调研、视察。

  从2020年市政协全会上副市长向政协委员通报长江“生态眼”智能监控项目建设情况,到2022年开展“长江岸线修复”专题协商;从2023年市政协主席督办“科学落实长江禁渔令,实现水域长效保护”重要提案,到2025年市政协督办“关于加强长江流域南京段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提案……市政协持续围绕长江大保护履职尽责,助力长江南京段实现生态蝶变。

  “截至2025年上半年,盐城野生鸟类记录共计23目73科447种,珍稀濒危物种数量稳中有升,盐城黄海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盐城市政协委员、盐城市湿地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吴其江介绍。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也是全球首个开创迁飞候鸟保护先河的世界自然遗产。近年来,盐城坚持高水平保护利用世界自然遗产,显著提升了鸟类迁徙路线上的栖息生态环境。

  盐城市政协持续助力擦亮世界自然遗产“国际名片”,围绕保护沿海生物多样性进行专题调研,对“退渔还湿”、互花米草治理等开展专项民主监督,组织环境资源界的委员深入沿海镇村宣传鸟类保护知识和相关法规。吴其江连续4年提交提案,呼吁将鸟类迁徙路线保护纳入法律保障,推动“一勺米”生态农产品全天然种植,实现“护鸟﹢富民”双赢。

  绿水青山的价值,不仅在于养眼的“颜值”,更在于惠民的价值。宿迁是江苏全省唯一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当地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供给侧和要素端多点发力,积极探索差异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努力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5月27日,宿迁市政协组织委员、相关专家实地考察了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并与市县相关部门及部分重点企业、经营主体代表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在于创新性配置自然资源,推动其高效率利用。自全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宿迁市政协紧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围绕促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相继通过常委会专题协商、智库协商、对口协商、重点提案督办等方式,协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走深走实,助力打造让绿水青山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充分体现的“江苏生态大公园”,让美丽宿迁既有“颜值”、更显“价值”,为全省乃至全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经验和示范,构建“宿迁样板”。

  水中,江豚嬉戏惹人爱;陆上,推窗见绿成常态;空中,候鸟迁徙连世界……在江苏,一幅幅“环境美”的崭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记者 江迪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