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就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协商建言

深圳市政协就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协商建言

补短板 建体系

本报讯(记者 宋啸峰)“进一步加快完善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深圳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任务。”8月11日,在深圳市政协围绕“健全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召开的常委会专题协商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郑重表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全市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市政协闻令即动,主席戴北方和党组书记林洁率领市政协党组和主席班子多次深入企业和基层落实疫情防控。

此次常委会专题协商会同时对被列为今年市长领衔督办重点提案的市政协《关于健全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案进行督办。

会前,市政协成立了专题协商工作组,组织召开了30场座谈会,450多人次分别到各区和抗疫牵头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22份调研报告。

会议伊始,全国政协委员、副市长吴以环通报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深圳打响广东抗疫‘第一枪’,及时拉响‘一级响应’警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社区传播零报告、医院感染事件零发生、监狱等特殊场所零感染、复工复产企业员工零发病、本地疫情零输出、连续176天本土零新增’。截至8月10日24时,全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65例(含境外输入42例)。”

市政协委员郭万达代表专题调研组发言,针对在应对疫情时存在应急管理指挥架构有待完善,没有建立起全面统筹指挥特大公卫事件的公卫应急指挥中心等问题,他从建设全球一流公卫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未知传染病,坚持平时与战时结合、规范与弹性结合“五项原则”等10个方面提出26条意见建议。

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冯铁建在发言时建议,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法治化和制度化保障,建立多元参与公共卫生全域治理体系,健全应急应对系统和工作机制。

冯铁建的观点得到了张敏委员的认同,她呼吁:“将预案建设作为全市应对突发公卫事件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政府主导、各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建设机制。”

社康中心作为基层“吹哨人”,如何在面对疫情时发挥作用?

主管社区医疗工作的周晓梅委员,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直接开出了“药方”:“强化社康中心‘第一守门人’功能,着力提升基层人员能力储备,打造一支‘平时能守,战时会战’的抗疫‘铁军’;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医防融合’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及临床医务人员双向培训机制;完善医疗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科学补助机制,合理测算公共卫生服务成本。”

孙艳琼委员认为,基层公共卫生的职能有待完善,应加强基层公共卫生管理专业化建设、加强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社区“减负增能”落到实处。

深圳是科技创新之都,有着完善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硬核”科技支撑。由于深圳不具备向国家药监局推荐资格,绝大部分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错失了国家药监局的应急审批机会。

为此,饶微委员呼吁:“借助‘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建立与国家药监局更加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推动国家药监局相关审评中心在深圳设立分中心,为深圳广大的医疗器械和药品企业产品研发搭建平台,创造优良创新环境。”

“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深刻总结此次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和好的做法,着力补短板补漏洞强弱项,快速处理、精准管控,有效构建常态化的防控体制机制,把深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成为现代化、法治化、精准化、智慧化的一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要充分展现深圳先行示范的新作为、新水平。”陈如桂现场回应了委员和专家的意见建议。

“市政协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为紧扣深圳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发力,通过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在着力推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体现委员的责任担当。”主持会议的戴北方表示。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