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益阳市政协委员工作室在身边

3月29日,在益阳市赫山区赫山街道罗溪社区王雄委员工作室门口,多名居民群众通过微信扫码进入王雄委员工作室,向王雄委员工作室的委员们反映民情民意。今年来,王雄委员工作室为进一步方便居民群众给委员们反映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委员线上值班,在委员工作室门口、交通路口等地方,张贴政协云网上委员工作室“民意直通”二维码,群众微信扫码可进入委员工作室,反映社情民意或提出意见和建议。委员收集群众诉求后,再对接相关部门协调处理。如今,这项创新经验正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开,实现委员与群众线上沟通面对面。

王雄委员工作室通过委员线上值班等多渠道倾听群众声音,反映社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是益阳市政协36个委员工作室解忧到基层的缩影。这些委员工作室分布在社区、学校、街道、企业等地,成为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了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公里”。

政协委员“沉下去”,社情民意“传上来”

委员工作室每月安排委员轮值,开展走访调研,收集社情民意,了解居民就医、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以提案、调研报告等方式向各级政协组织或有关部门反映,提出建议。

赫山区会龙山街道会龙路区域系益阳市老工业区,沿线常住人口4万多人,以老年人和下岗特困人员居多,区域内医疗资源缺乏,就医难问题一直困扰着社区居民。辖区内红星社区委员工作室值班委员仔细记录居民反馈情况,市政协委员王柏根等人多次深入调研,形成提案,后被确定为市政协主席会议重点督办提案。如今,这一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辖区居民纷纷为红星社区委员工作室点赞。

政协委员工作室的成立,不仅让政协委员“沉下去”,也让社情民意“传上来”。赫山区泉交河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委员所在行业、系统专长,开展惠农政策宣讲、送医送药送教下乡等活动20余次,受惠群众5000余人。安化县政协委员李嫦娥,在工作室获悉居民反馈餐厨垃圾乱倒乱扔的现象后,深入调研后,撰写了《关于妥善处理全县餐厨垃圾的几点建议》,有效推进全县餐厨垃圾处理整治工作开展。

春日的赫山区桃花仑社区,洋溢着一派祥和的气氛,集中晾晒区里有序地晒着棉被、衣服,老人和孩子在健身区愉快地操练健身器材,社区文体中心乒乓球桌、图书室一应俱全。这些新添的设施,都是委员工作室收集群众“微心愿”后帮助筹建的。

粉刷社区外墙、增加路灯、捐建公益宣传栏……群众期盼的事,委员们一件件想方设法去落实。

“定期值班接待来访群众,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邀请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促进问题解决。”益阳市政协委员周朝晖说,有了委员工作室这个联系群众的平台,委员能听到群众的心里话,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微心愿”,为民履职也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桃花仑社区委员工作室接待来访群众200多人次,筹措资金帮助社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群众“微心愿”40多个。

“我们和政协委员都认得呢,他们是帮我们做好事的。”在桃花仑社区,笔者一提起委员工作室,居民们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如今委员履职积极性增强、频率变高,委员工作室已成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助推器,将成为‘零距离’服务群众的‘驿站’。”市政协学联委主任龙一民表示,把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向群众拓展,是打通政协履职“最后一公里”的一项重要举措,而政协委员工作室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线上+线下”,促进履职多元化

委员工作室打造政协委员轮值平台,在委员工作或生活社区内建立工作室和民情联络点,进一步增强政协委员合作谋划、共同为民的服务意识。

“咱们居民有困难,就找邓委员!”对于大通湖区河坝镇银河社区许多居民来说,区政协委员邓奎是最贴心的“代言人”。

当然,想要找到邓奎有很多途径——在银河社区委员工作室,可以向他当面反映诉求;他所建立的居民微信群,是广大居民的“百事通”。疫情期间,部分个体工商户反映不清楚政策规定,无法享受门店租金减免、社保减免优惠和增值税优惠等政策,邓奎立刻帮忙联系,并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建立线上政协委员民情联络站系统,群众只要进入该系统,就能线上反映社情民意,搭乘“互联网+”的翅膀,这些信息会被移交给委员工作室,并交由对口政协委员商议,及时给予反馈。这样线下与线上的结合,能及时掌握社会民生动态、加大社情民意办理落实反馈力度,逐步形成委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常态化长效机制。

去年汛期,委员们从线上获悉大通湖区汛情,自发奔赴一线慰问防汛的干部群众。曹少斌等4位委员多次上堤,为防汛一线的战士们送去猪肉、鱼、方便面等价值73600多元的生活物资。远在广东珠海的政协委员谢意,不能加入防汛队伍一起战斗,便第一时间联系捐款捐物支持防汛工作。

沟通“零距离”,为民办实事

政协委员工作室下沉至社区、小区,实现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赢得群众的广泛认可与点赞。

“小区垃圾四处乱堆放,群众的意见很大。”安化县仙溪镇政协委员黄鹃在走访调研时听到群众反映,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推进。于是,他一边耐心告知群众全镇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进计划,记录群众反映的问题,一边组织镇建设、环保部门以仙溪社区璟洋嘉苑小区试点,大力推进“垃圾分类进社区”行动。在黄鹃的积极倡议下,仙溪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顺利组建,绿色环保小屋发挥作用,居民环保意识有效提升,社区环境日益改善。

泉交河镇作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胡林翼的故乡,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然而,胡林翼故居宫保第鲜为人知,缺乏保护。

2017年,泉交河镇委员工作室成立后,委员迅速参与到打造“胡林翼故里·醉美乡村文化”品牌工作中,深入发掘民间传说,广泛搜集民间故事,并编撰30多万字的《天下名臣胡林翼》一书,为当地历史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在委员的助推下,2020年9月,胡林翼故居恢复建设项目启动,将打造成充满艺术气息的故里示范区。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委员又组成调研小组,深入镇域内企业商铺、各村(社区)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开展协商讨论,形成《深入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助推赫山文旅融合发展》等调研报告。

益阳市政协主席刘丽华介绍,从2014年开始,益阳市政协探索在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委员工作室,经过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向县级政协推广,推动委员履职向基层延伸。如今,委员工作室已成为覆盖市县、直达基层的委员常态化履职的新抓手、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新桥梁、推进协商民主的新渠道、为民办实事的新平台、汇智聚力的新舞台。

据统计,去年以来,益阳市36个政协委员工作室,其中5个被评为“湖南省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共收集社情民意367条,反映和处理294条,帮助社区、居民、农户解决问题413个,共推进落实水、电、路、下水道、背街小巷改造等民生工程97处,捐款捐物400余万元,帮助1600余户特困群众解决了部分生活困难……点滴身边小事,得以妥善解决,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群众纷纷夸赞政协委员很暖心,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委员工作室就在自己家门口,把实事办在了心坎上。

“委员工作室扎根基层一线,融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是委员履职的大平台、政协工作的好抓手、服务群众的新载体,不仅使政协委员的活动形式多了、履职次数增加了,也扩大了政协组织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和亲和力。”刘丽华表示,将大力推动委员工作室建设,在功能上探索基层协商民主新内涵,在地域上实现全市各乡镇街办全覆盖。

通讯员丨李保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