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制造业要“乘风破浪”,该如何“破局”?

“抓取、操作、完成”,只是眨眼的工夫,一台机械臂已完成3个生产环节。走进长沙望城经开区长沙戴卡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人正在忙碌着。在机械臂的协助下,平均1分钟就有6只轮毂下线。

这里的轮毂也要拍X光“体检”:毛坯轮毂被送到“全自动缺陷识别工作站”,接受X光全自动扫描。毛坯轮毂只有经检验达到“身体健康”的标准,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将回炉重造。

中信戴卡作为长沙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的标杆项目,依托高度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成功实现了“智造”和“高质量生产”的结合。

4月1日,湖南省政协开展“强化长株潭引领作用,打造国家重点先进制造业高地”重点课题调研,考察了解了汽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终端设备、通信线缆、高空作业平台、三一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等产业项目,并邀请市直相关部门和企业代表召开座谈会。省政协副主席张健参加。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长沙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长沙先进制造业现有功能分区与协同配套情况如何?……在这里,湖南省政协调研组带着问题,在考察中找寻调研答案。

制造业关键在于“营商环境”

走进比亚迪电子长沙工厂,这座工厂融入最先进理念,集成无线网络、自动控制、厂务监控、人脸识别等18个智能系统,2000多个传感器将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反馈到中央处理器,智能化和自动化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三一中起应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打造“自动化、智能化、少人化”的智能制造车间。目前,三一中起智能工厂的下料、机加、焊接等工序自动化率达70%,人员产出效率提升50%以上。

“工业30条”“科技创新1+4”“人才新政22条”……一系列政策的叠加实施,加速了制造业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于此同时,制造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2020年,长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1041家,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及专项27个,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长沙制造企业异军突起,从传统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单点支撑,逐渐发展形成工程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烟草、汽车及零部件五大千亿产业的格局,智能制造成为长沙闪亮“新名片”。

要将这张名片打造成一个国家重要的“高地”,光环之下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前进。

产业“小不能补大”“新不能补旧”问题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长期难以突破,产业本地配套率不高,高端人才仍然不足……在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的征途上,这一系列问题是必须解决的。

“我们提出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先进储能材料等10个可协同发展的重大产业,成立长株潭产业协同发展联盟,每年解决一两个关键卡脖子技术。”长沙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以长株潭“6+2+2”的模式,推动长株潭制造业协同发展。

在协同发展的同时,开放也是制造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境。“开放不是买几盒化妆品,买几条海鱼,开放最核心的还是‘制造业’。”长沙市政协副主席邓自力认为,制造业发展关键是优化营商环境,建议按照世界银行的“9+15”指标来优化营商环境,上级给下级放权、政府给社会让权,首先可以在长株潭探索试点工业项目放权,将专项政策和普惠政策相结合。

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颜琰认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首先明确“制高点”,要立足全国和中部地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中的产业、园区、行业制高点;要重视企业家和人才的建设;要统筹考虑产业集群、产业园区、产业供应链、产业基础、产业生态等要素,要立足于新发展格局中谋求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协同效应。

人才为谁所用?

作为企业代表,湖南湘电长沙水泵有限公司纪委书记黄宇道出了目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人才短缺。

在信息多元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泵已算不上是高科技产品,但泵在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国防安全的能源、石化、航空等重要领域有大量应用,人们比喻泵是“工业的心脏”。

“现有的国内泵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在湖南高校中设立相关专业的只有一所,人才极其短缺。”黄宇说道,人才是为谁所用?人才的根本需求在于企业,企业是最清楚人才需求的,人才政策的制定要与企业密切对接。

对于人才问题,省政协经科委主任吴金明也深有同感,他说道,“人才问题是很关键的问题,长沙工程机械在世界很有影响力,但是工程机械方面的院士数量为零,缺少行业和技术话语权。”

同为企业代表的周家华,是长沙岱勒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他认为,人才问题的解决,起点在于学校。要从学校开始营造人才留湘氛围,区别不同层次开展人才吸纳政策,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针对性。

省政协常委、省地质院院长何寄华从产品、企业、动力、市场角度剖析,湖南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内涵和方向,他建议,要从做优既有优势产业、做好园区提质工程、发挥平台作用、加强产品融合应用等方面发力助推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要从锻长板、补短板、拓市场、优环境等方面助推湖南省打造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张健认为,“锻长板”要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抢抓数字化机遇并做好产业数字化、加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补短板”要着力解决产业链中关键环节的“卡脖子”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齐人才短板;“拓市场”要加强品牌建设、“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优环境”要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创新力度等方面优化湖南省营商环境。

文丨《文史博览·人物》记者 彭叮咛

视频丨贺彦 晏振宇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