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故事|喜看旧馆换新颜

2021年3月18日,提质改造后的耒阳市文化馆正式揭牌,标志着这幢有着36年历史的公共文化场所再次盛装起航。而这一切成果的背后,离不开耒阳市第十届政协委员段媛洁提交的《关于维修市文化馆现办公场地的提案》。

一、提交提案,只为那一片初心

市文化馆是段媛洁职业生涯的第一站,十四年前,稚气未脱的她成为文化馆的正式一员,后来再到乡镇、市委宣传部等多个岗位学习锻炼。2019年1月,她重新回到文化馆,担任馆长一职。上任前,她对文化馆的现状有一个大概了解,来到文化馆后,她才发现情况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耒阳市文化馆建于1985年,位于老城区的菜市场中间,因房屋年久失修,多处漏水,墙面发霉斑驳不堪,线路和管道全部老化,连卫生间都无法正常使用,被专业机构鉴定为C级危房。由于身处菜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嘈杂异常,场馆被各摊位大棚遮挡,工作人员进出都很困难。这个曾经被文化部评为一级文化馆的荣耀之馆,俨然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台上风光,台下辛酸,是文化馆工作人员最真实的写照。

让市民有一个更好的文化活动场所,是文化馆工作人员和全体市民共同的心愿。段媛洁觉得,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自己有责任为民代言,于是在耒阳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维修市文化馆现办公场地的提案》。

二、落实提案,只凭那一股执着

提案交办之后,得到了相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重修文化馆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可是,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项目立项、规划设计、财政评审、公开招标等等工作,大部分需要各部门联动和文化馆推动落实。

于是,文艺专业毕业的她从零开始,一点一滴地学习了解政策,一次次地往返于各部门,一遍遍地修改汇报材料和产业计划书,力求尽快推动项目落地。那段时间,为了争取政策和资金,她成了市委、市政府、市财政局的“常客”。相关领导对这一提案高度重视,多次听取汇报,亲自把关方案,主动协调各职能部门,为落实提案提供了很多建设性意见。段媛洁更是分秒必争,领导上午要她交一份资料,她甚至顾不上吃中饭,硬是在下午上班时将长达几十页的资料准时送到了领导手中。正是凭着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合力推动下,蓝图得以变现。如今,焕然一新的耒阳市文化馆,犹如一位盛装上台的舞者,静静地挺立在那里,即将开始华丽的舞蹈。

三、再写提案,只因那一份责任

市文化馆改造升级后,馆内基础设施和馆外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群众文化休闲广场取代了嘈杂的老菜场,场馆大门口的流动摊贩得到有效整治,市文化馆终于从熙熙攘攘的菜市场回归到文化净地。

段媛洁表示,文化馆作为公益性单位,担负着开展公益性群文活动的重任,是传承耒阳文化、展示耒阳形象的重要窗口,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更应该为民履职代言,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共文化资源,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市政协十届七次会议召开在即,我正在修改和完善新提案《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文化强市建设》。上次提案的落实,让我倍受鼓舞,更有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将再接再厉,写好‘委员作业’,以‘委员之为’贡献‘政协之能’”,她补充道,坚定而有力。(陆小勇、贺多)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