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菱委员工作室:热心听百家事 尽责解群众难

紫菱委员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8月,和常德市武陵区图书总馆(原名紫菱图书馆)共用一个场地,被市民称为“工作室内的图书馆、图书馆内的工作室”。2020年11月,紫菱委员工作室“阵地好、制度好、措施好、效果好”建设经验得到肯定,成为省级示范性委员工作室。

图片1.png

强阵地,突出党建引领履职

工作室总面积800多平方米,分为阅读区、休息区、分享区、接待区。工作室藏书5.5万余册,面向社会免费借阅图书,目前共办理借阅卡5000余张。一楼设社情民意收集箱、接待室,二楼有配套的会议室,设有LED屏、投影仪、放映厅等。

3年多来,工作室围绕打造“协商阵地、党建基地、思想高地、书香园地”建设目标,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履职的实效性。“请进来”“走出去”打造“筑同心、跟党走”学思悟践平台,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党史学习专题辅导讲座,颜玫、周勤、杨小平等党员委员主动深入城乡、社区宣贯“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工作室一楼新设常德历史文化阅读专区,三楼设党史学习教育宣导室,已成为常德市委党史办、市政协、市直机关工委党史学习教育阵地。

聚合力,延伸“履职触角”

把工作室建在群众家门口,围绕解疑释惑、宣传政策,理顺情绪、排忧解难,当好群众贴心人。目前,工作室有常驻委员9名,共有省、市、县三级14名委员在工作室平台参与或开展活动。工作室形成的关于推进基本烟田永久保护、打造“湖湘书房”等提案、建议得到广泛关注和有效落实,帮助民众解决了小区停车难、医患纠纷、孩子们过马路不安全等家门口的急难事。

图片2.png

今年,紫菱委员工作室、常德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联合课题组聚焦“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培强优势产业链”形成研究报告,市委书记杨懿文对研究报告作出批示。工作室已逐步形成依托基层组织和单位、依托政协相关界别、依托委员自身专长的建设模式和政协委员定期入驻、社情民意收集反馈、跟踪问效台账销号、提案发起等工作制度。

勇担当,主动融入防疫大局

今年7月,常德疫情再起,按照防疫要求,工作室迅速关闭对外办公及活动场所,通过张贴公告、发布微信朋友圈消息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工作室各委员热线电话。工作室委员结合自身职责主动融入防疫大局,积极报名参加市巾帼抗疫志愿者先锋队,值守基层防疫服务点;动员群众接种疫苗、劝阻红白喜事;帮助因疫情造成销售受阻的卷烟零售客户销售滞销水果;牵头开展“致敬抗疫英雄”志愿服务,为一线医务人员送去抗疫及降温物资……委员们在群防群治、志愿服务、物资保障、防控宣传、公众防护等多条战线、不同岗位,用实际行动贡献智慧力量,彰显委员担当。

办实事,热心公益书写为民情怀

自2000年开始,工作室建设牵头委员颜玫向湖南湘西、西藏山南、四川雅安、贵州毕节等地少数民族贫困学子捐赠衣物、学习用品和现金累计近30万元,组织或参与在永州、张家界、常德、株洲、长沙等地建立“爱心阳光助学”联系点10余个,先后资助贫困学生近20名,5人已成家立业、6人正在读大学。履职常德后,她先后认领两户结对贫困户家中的3个孩子,成为孩子们随时联系、时常见面、逢年过节陪在身边的 “颜妈妈”。

图片3.png

工作室常驻委员龚利凡2015年加入汉寿县义工联,投入公益事业六年时间里,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关爱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慰问抗战老兵……每年累计捐款捐物5万余元。

一件件暖心的事例展示着委员工作室的建设成果,也一笔一划、用心用情地书写着工作室委员们的履职答卷。建在老百姓家门口的紫菱委员工作室,成为了委员们“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大平台,成为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新阵地,成为了“把事业放心上、把责任扛肩上”的大熔炉。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