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超过基准分!从履职质量报告读懂湖南政协人有多努力

近日,《湖南省政协2021年度履职质量报告》出炉。经系统测算,2021年省政协履职质量综合评价指数为1529.21分,超过基准分529.21分。这意味着,过去一年省政协各项履职活动更加聚焦、形式更加创新、组织更加到位、成果更加丰硕,履职质量不断提升,实效也更加明显。

这是省政协自2019年创新开展履职质量综合评价工作以来,形成的第三份年度履职质量报告。

总体评价

履职质量实现不断提升

从报告数据看,2021年省政协在政治协商方面,呈现数量增加、形式多样、联动履职更活跃、微协商成常态等特点,并首次开展专家协商,协商成果更丰富。

其中,各类政治协商活动153次、界别协商16次、联动履职103次;组织网络直播9次,总浏览量3004万余人次。

在民主监督方面,工作得分较上年度同比增长27.2%,为增速最快的一级指标。这表明,过去一年省政协更加重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相关短板弱项逐步补上。其中,3个专项民主监督课题,民主监督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会议监督、视察监督、专项监督、微监督等有序开展,成为履职新亮点。

在参政议政方面,呈现出“成果转化率高,委员满意率高,社会各方认可度高”的良好态势。其中,集体提案占比不断增加,办理满意度连续4年获得满分;社情民意信息,较上一年度得到更多省级领导批示;微建议实现全省政协系统全覆盖,微建议、微协商、微监督“三微联动”成为常态。

在凝聚共识方面,省政协不断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充分发挥“三个基地”作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运用政协云、全面建设委员工作室、认真组织委员读书、不断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凝聚共识的平台载体多、方式方法新、各方参与积极性高,凝聚共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升。

趋势分析

履职活动呈现积极变化

数据分析表明,2021年度各项履职指标稳中有进、量质齐升,各项履职活动持续深化、不断拓展,并呈现出一些积极变化。这为2022年省政协怎么干、如何更好干出实效,提供了参考,带来了启示。

从报告来看,履职活动的品牌效果更加凸显。以政协云为载体,以重要主题活动为抓手,各项履职活动和经常性工作高质量推进,协商议政成果转化率高、凝聚共识效果好,“三个基地”建设、委员工作室等独具特色的履职活动赢得各方认可。

凝聚共识的工作机制更加成熟。“凝聚共识”指标得分连续3年上涨,表明省政协凝聚共识的各项活动常态化推进,并不断创新。

服务群众的平台载体更加畅通。2021年,全省建成线上委员工作室3101家、线下委员工作室3000家。上线“民意直通车”二维码,一大批有特色、有影响的界别委员工作室和个人委员工作室脱颖而出,真正成为党委、政府、政协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履职质量报告还显示,三级联动的整体合力更加提升。2021年联动履职103次,较上年增加31次。其中,三级政协组织、省政协各专委会、多个界别围绕共同课题或相关工作联动开展履职活动69次;省政协及其部门与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联动34次。

此外,政协委员的云上履职更加自觉。省政协委员应用政协云参与履职活动实现100%覆盖,群众参与省政协委员值班互动86.2万余人次。“掌上履职”“云端集合”常态体现更鲜明。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飞

图 | 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