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政协的重大新发展

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实践、理论和制度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上,主要体现在十四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各项建设包括人民政协事业都有重大的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政协的创新发展,最重要的是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人民政协实践、理论和制度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上,这些创新成果我以为主要体现在十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要加强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的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的全覆盖,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

二是明确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进一步阐明了人民政协的理论、实践和制度基础。

三是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职能责任。强调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专门协商机构综合承载政协性质定位,是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职能定位的新内涵。要按照构建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职能责任,更好发挥政协组织及其协商平台、机制程序等作用。

四是明确协商民主是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在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中,人民政协要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五是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强调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实行新型政党制度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作用,对各民主党派以本党派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建议作出机制性安排,完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开展经常性工作的机制,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更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政治协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依规依章程组织开展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工作。

六是明确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人民政协制度的正式确立,强调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是明确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八是明确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人民政协要发挥统一战线组织功能,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广泛凝聚人心和力量。要把凝聚共识融入各项履职活动中,做好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凝聚共识工作;同时,通过完善委员讲堂、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等工作机制,组织委员利用自身影响力主动面向社会传播共识,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工作。努力通过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九是明确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加强委员学习是人民政协的重要任务。完善以全国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和常委会会议集体学习、委员学习研讨等相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开展以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为主旨的委员学习座谈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开展委员读书活动,建设书香政协。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十是完善政协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协商议政,围绕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决策部署情况开展协商式监督。创新开展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和网络议政、专家协商会、谈心谈话,以及政协协商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等新的协商形式,不断提高协商质量和水平,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等为重点的协商议政格局。

十一是健全人民政协的协商规则和工作制度。坚持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制度。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建立保障委员协商议政知情权的有关部门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制定政协协商规则,坚持调研于协商之前,把协商互动列为必要环节,对协商的参加范围、讨论原则、基本程序、交流方式等作出规定。建立健全以政协章程为基础,以协商制度为主干,覆盖政协党的建设、履职工作、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等各方面的制度,形成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十二是培育富有政协特色的协商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等优秀政治文化,弘扬党的“团结——批评——团结”优良传统,培育与时代和任务相适应、体现专门协商机构特点的协商文化,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形成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

十三是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强化委员政治责任,尊重和支持委员依照政协章程履职尽责,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培养专业的协商能力和协商精神。建立健全委员履职档案、委员履职评价及激励机制,要求委员当好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积极团结引导所联系的界别群众,更好发挥在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十四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人民政协实行的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深深嵌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要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协工作的创新发展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提高提案及提案办理质量,加强和改进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加强和改进专门委员会工作,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思想宣传工作,加强和改进文史资料工作,加强对地方政协工作的联系指导,加强和改进市县政协工作,等等。但我以为,具有全局性、长远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主要就是以上十四个方面。

作者:陈惠丰

全国政协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

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北京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本文刊登于《中国政协》2022年第12期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