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音菲 省政协秘书处一级主任科员
民情日记:两只狗的生活意见
“汪!汪汪!汪汪汪!”阿黄费力叫着,好像有人来了!再看一眼,有点眼熟,这不是前天才来过的几个人嘛,今天还提着亮晶晶黄澄澄的桶和红扑扑的袋子来了,走在前面的龙干部手里拿着粗壮的棍子,对着我挥,让我退后,跟着的两个女娃儿倒是看起来怕我呢,我得再喊几声逞逞威风,还得告诉瘫在床上的蒋老爹,有人来了!“汪汪!”
对面的大白,早已懒洋洋地趴在那晒太阳了,给我使了个眼色,叫我别喊了,人家是省里来的,上回已经过来认门了,结果蒋老爹睡着,今天是再次来看望蒋老爹一家的,别再吓人家了。
我默默地看着他们一行人进了屋,和蒋老爹又是握手又是送东西,屋里传来了阵阵笑声,蒋老爹那天病秧秧的,今天兴致好,现在都从床上坐起来了,还招呼他们坐,几个月大的毛坨也和那几个女娃儿笑闹呢,看来真不是坏人啊。
大白歪着脑袋,半眯着眼睛,漫不经心地和阿黄扯,听说昨天端洲老爹家的大黑子把这几个人吓得够呛,定在原地不敢动,呵呵城里人真没见过世面,那大黑子虽比咱们几个高大许多,全身黢黑,一两百斤,看着吓人,但属实是个性格软的,平常声都不出。就是啊,阿黄附和,多来几次也就认识了,下次再来我也可能不喊了呢!
他们来了也好,大白接着唠,前两天这地上脏兮兮的,窗口这还飘出难闻的气味,我都得自己找个干净地儿蹭蹭,今天可好,到处都亮锃锃的,窗口这也不臭了,我最喜欢在这里晒太阳。阿黄吠了两声,伸着舌头喘着粗气,是啊,听说上边修雄老爹家的更是,前天这些人刚到他家,虽说屋外边吧,都重新粉刷了,可屋里都是灰蒙蒙的。今天去发现也是焕然一新啊。大白翻过身子换个姿势晒太阳,莫大娘身体好,今天他们请她去义诊那,她得意地说自己啥病都没有,义诊都不用去!女娃儿都纷纷给她竖大拇指呢!只要勤快些,把家里收拾干净了,平常种种菜园,编编斗笠,两个女儿都经常回来看看,这日子怎么不好过哦!
阿黄和大白看着门前的玉米地,挠挠头,心里想着,他们明天来,我再叫两声响的吓吓人哈哈哈……
走访过程中碰到的“大黑子”
作者有话说:农村里最常见的就是狗,他们穿梭在各种场景里,自带气场和光环,一双智慧的眼睛看过太多悲欢离合。一只狗的素质也是折射乡风民风的有趣窗口。
我怕狗,可我知道只要强装镇定就能唬住它。但是,农村工作却不能被吓住,被唬住,还得关注,把住,爱住。
有幸参与省政协这次助力乡村振兴的活动,让我能近距离认识农村、了解农村、感受农村。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环境治理,省政协做过许多调研,也有很多成果和方法,希望乡村振兴能让每家每户都窗明几净,都有美丽庭院,都有一只彬彬有礼的狗。
文:王辉鹏 省政协研究室理论处二级主任科员
民情日记:写在希望的土地上
来到村里三天了。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活动,独自回到房间,摊开纸笔,推开窗扉,望向远方起伏的群山、明媚的晚霞、蜿蜒的河流,还有脚下这片被耕种了几千年的土地,我感到一股气流在胸腔涌动,仿佛中时空被拨回到多年前,眼前浮现出那个在乡村小屋昏暗台灯下书写作业的少年,还有那个在乡政府简陋宿舍窗前伏案的背影。此刻,我无比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生在田野、长在田野,工作的第一站还是在田野,田野长出了我、哺育了我,总有一天还要接纳我的“落叶归根”,田野里有我的根和魂。
是的呵!尚未到来就隐约听到“她”的呼唤,一下车就感到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原来这是镌刻在基因和分子里的记号!特别是经过几个日夜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心里更有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感想,迫不及待想要讲给“她”听。
我感动于那些需要兜底保障的乡亲,努力把艰辛踩到脚下,却用一双双清明的眼睛、一个个真诚的笑容、一颗颗感恩的心灵,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同时我也感想到对于这些几乎再也找不出任何自身增量的家庭,如何让他们在已经脱离绝对贫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基础上,实现更高质量、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感动于他们在这片从来就只生长五谷蔬菜甚至杂稗野草的田野上,破天荒的创造出一个像模像样的景区、一片片整齐划一的特色种植园地、一幢幢精致秀丽的乡村民宿和安置民居。同时我也感想到如何通过加强后续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能够进一步打开局面、扩大效益,长期稳定地造福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我感动于我们的地方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队、基层干部、参与乡村振兴的各界人士,以高度的责任、非凡的勇气、巨大的奉献,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摸索前进,努力把党中央擘画的乡村蓝图率先变为美好现实。同时我也感想到如何加强政策、资源、规划等方面的互助协同,让“振兴”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带领村村寨寨共同实现振兴?
我还感动于我们省政协青年驻村锻炼工作队员,一个个都是带着真心和真情,尽可能地想为乡亲们多做一点事情;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渺小,但千万人齐心协力就有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伟力;作为个人我们做的事情可能微不足道,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感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同时我也感想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还能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继续为乡村振兴做点什么工作,来回馈我们的父老乡亲?
抬起头,月亮早已升起多时,夜深了。还有很多感动、感想来不及诉说,只能珍藏起来,酿成一坛老酒,今后慢慢回味吧。
眼光回转到这片夜幕笼罩下的土地,我不禁又想起围绕着土地发生的其他故事。95年前,毛泽东同志用32天时间,考察湖南五县农民运动,萌发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火种;75年前,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通过7年时间消除了绝对贫困,取得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历史性成就。现在,我们又开启了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段性目标,不同的工作任务,但相同的都是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和使命。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万众一心、踔厉奋发,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有了土地就有希望,有了人民就有力量。我就站在这片土地上,我爱这片土地,我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文:钱文君 省政协提案督办处三级主任科员
民情日记:心中的希望之光
今天,是我们“燃计划”驻村工作队来村里的第三天。从第一天起,我们就入户了解帮扶对象家庭情况。这几天陆续开展了省科技馆“大篷车”科普活动、乡村振兴座谈会、义诊、警示教育基地学习等,我们的生活忙碌且充实。
根据工作安排,我和意凡、超玉、申娟一个小组,我的结对帮扶对象是莫益良、陈茂连家庭。第一次到莫益良家时,只有一个女孩在压水井旁洗衣服,打招呼后得知大人并不在家,走之前我将提前准备好的米、油留下了。第二次走访时,我终于见到了莫益良的母亲,一位驼着背,但是精神矍铄的老奶奶。
看到我们来了,她急忙搬椅子招呼我们坐下。通过交谈得知,家里事情都是奶奶操持,常年的辛勤劳作使她落下了背痛的老毛病,一直靠吃药缓解疼痛。我问奶奶:“吃药要花不少钱吧?家庭收入怎么来?”奶奶说:“我享受了低保政策,每年能领到钱。这些钱用来买药和生活。”谈话间,屋外天色渐晚,屋内光线也逐渐变暗,奶奶没有起身开灯。想到之前烧柴火做饭的厨房,我对奶奶的节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奶奶说:“很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孙子能读得起书,我们有饭吃,有地方住,这样的生活已经很好了。”我转过头和旁边的孙子交谈,问他学习上有没有困难?他说:“姐姐,上学能学到新知识,我觉得一点都不难!”我抬头看到墙上的奖状,勉励他:“你的成绩不错,要继续加油,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时,一旁的奶奶望向孙子附和说,“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要有出息。”
言谈间奶奶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第一次见到的女孩是她16岁的孙女,如今没有继续上学。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都上门劝她读书,但她还是不愿意。她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奶奶很是操心,经常开导她。儿子莫益良和儿媳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且儿媳已离开家,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奶奶肩上。即使生活困难,但仍然心怀感恩且心存希望,这是一个80多岁老人面对生活的态度。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老人的腰,但压不灭她心中的希望之光。
通过深入走访,我发现尽管农村条件多有改善,但留守老人多、负担重。有的老人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孙女,承担生活压力。随着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改善老年生活,让老人在乡村振兴中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次实践活动,我会认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竭尽所能帮他们解决身边的问题,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廖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