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天团”进了社区 “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与居民们的暖心故事

名医“天团”进了社区

“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与居民们的暖心故事

“娭毑,您别急,药不能乱吃,身体调理要讲究方式方法。”11月1日下午,长沙市开福区政协委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江建锋,在浏阳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老年慢性病调理义诊时做了一回“家庭调解员”。

原来,83岁的易嗲嗲双下肢乏力,老伴一直让他服用多种维生素片,但老俩口对治疗方案意见并不统一。得知开福区政协“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有义诊的消息后,两位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前来问诊,碰到了江建锋委员。

江建锋给易嗲嗲开出调理药方后,主动提出给其老伴诊脉,并耐心地说:“娭毑,嗲嗲是老年病,要对症下药进行调理。您的身体比他硬朗,更不需要自行添加维生素。”离开时,一家人真诚地向江建锋道谢,连连为“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点赞。

设在浏阳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张贴着10余位省市区三级政协医卫界专家委员的照片和信息。每张照片的背后,都有一个个服务群众的暖心故事。

“健康之家”政协委员工作室组织开展省市区三级委员专家义诊活动,医卫界政协委员耐心地为求诊者答疑解惑。开福区政协供图

贴心服务

从医患处成了“亲戚”

点开“长沙健康浏阳河”微信公众号,其中有一个板块专属于“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为了方便群众问诊,委员工作室会将专家委员坐诊的具体安排,提前一周公布在公众号上。

今年3月,家住雨花区圭塘社区57岁的唐阿姨通过朋友介绍,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开福区政协委员、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余孝君将在工作室看诊的消息,决定前来问诊。

唐阿姨身患眩晕症已3年。一个月前,她突然眩晕的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明显。“头晕怕摔,一走路就感觉东倒西歪,什么事情都不敢做,晚上也睡不好,更不敢出门。”一见面,唐阿姨就愁容满面地向余孝君介绍自己的病情。

经过一番检查后,余孝君耐心地向她解释:“头晕眩晕病因较为复杂,又涉及到多种交叉学科,所以很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您的病很常见,是一种慢性头晕,不用着急,可以痊愈。”

余孝君主动加上唐阿姨的微信,并给她发送了前庭功能康复训练操的视频,建议她“配合药物进行一些前庭训练,平常就像走路时一样左看看、右看看,情况好转后还可以跳跳广场舞”。

此后,唐阿姨在训练中遇到问题,都会联系余孝君。余孝君总是耐心地鼓励她,“调整姿势,再坚持一下,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就会好起来。”余孝君还将唐阿姨拉进头晕眩晕病友群,让她和病友们多交流,病患提出的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回复。

经过几个月的持续治疗和锻炼,唐阿姨逐渐康复。在6月的一次大型义诊上,唐阿姨提前2个小时在工作室等着余孝君。“就是为了第一时间告诉她,我已经好多了。”唐阿姨说。

令唐阿姨感动的是,有好几次义诊结束后,余孝君都开车绕道把她送到地铁口,一路上询病情、拉家常,临走前叮嘱她注意安全。如今,余孝君和唐阿姨还时常联系,“家中若有医疗方面的问题,我就问问她。原本是简单的医患关系,因为她如同女儿一般的关怀,如今处成了亲戚。感谢‘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让我恢复了健康,还结识了一名难得的好医生、好委员。”

自2018年“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政协医卫界委员的资源优势,采取线上咨询、线下巡诊、专家坐诊、视频科普、委员值班等5种工作方式,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多次开展名医专家“天团”进街巷大型义诊活动。

据了解,“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每周都会有1名医卫界的专家委员,固定半天时间在工作室值班、坐诊。为了让政协委员更好服务居民群众,“长沙健康浏阳河”公众号还与省政协云互联互通,24小时在线解答群众各类健康问题的咨询,并推出科普视频。

“最初在给委员工作室征名时,医卫界的委员们就一致认为,要发挥界别优势,让委员工作室真正成为居民群众身边的健康之家。”开福区政协副主席林永红介绍,“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践行创立初衷,一直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就在今年,“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升级改造,将委员工作室驻地迁至浏阳河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开福区政协主席蔡冰直言:“这就是要真正做到把委员工作室阵地建在群众中。”

如今,有了“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三级政协医卫界专家委员的“加持”,浏阳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居民们称为“长沙社区医院的‘天花板’”。

用活平台

架好线上线下“连心桥”

“我们委员工作室的履职特色是‘线上线下,楼上楼下’相结合。楼下是委员义诊的专家坐诊室、楼上是委员值班的协商议政室。”“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第一召集人、开福区政协委员、浏阳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金明介绍。

开福区政协委员、湖南省药学会副秘书长张超和罕见病患者小西的故事,就始于一次线下值班。当时,张超从一名公益志愿者那了解到,目前罕见病人的治疗费用高,家庭经济压力大,这引起了他的关注。

于是,在今年年初,张超和开福区政协文教卫体和文史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以及“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的部分委员们,对开福区辖区内的一些罕见病人进行了走访慰问。张超由此结识了小西。

一岁多的小西是一名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高昂的治疗费用让小西一家陷入困境。张超给小西送去了一些慰问金和营养品,并告诉小西父亲相关的医保政策,鼓励他们要对孩子的治疗有信心。

“这些药物可以长期用吗?”“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什么?”……此后,只要对小西的药物使用有疑问,小西父亲都会联系张超。一来二去,张超和小西一家越来越熟,时常带着志愿者上门慰问和帮助。“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一名药物工作者,我能做的就是持续用我的专业知识去鼓励和安抚他们一家人。”张超说。

小西一家的遭遇,也让张超对如何给予罕见病患者更多帮助有了更多思考。他积极调研,撰写了《完善罕见病多层次保障政策,助推罕见病治疗的可及性》等相关社情民意。

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明确优化申报范围,向罕见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适当倾斜。

得知这个信息后,张超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小西父亲。“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家小西的关心,尽管这个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但让我看到了希望。”小西父亲很是感激。

为更好地收集民情民意,“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也邀请了浏阳河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共同入驻,并安排委员定期开展线下值班。

收集到群众反映的“女性就近就业难”问题,“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委员积极展开调研,了解周边情况,并联合浏阳河街道委员工作室万晓明、贺喜委员组织开展“女性就业专场招聘会”。此次活动辐射周边群众近千人,帮助100多位女性与辖区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通过“健康之家”委员工作室平台,委员们了解群众需求和期盼,并利用专业知识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这让委员们对履职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肖君臻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