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科创产业园落地湖南背后

粤港澳科创产业园落地,成为湖南对接大湾区的示范窗口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黄璐

2022年8月,湖南省政协澳门委员、原澳门高等教育局局长苏朝晖回湘履职时,再次来到落户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粤港澳科技创新产业园。

“记得2019年12月,受湖南省政协邀请,我和澳门的十多名校长、专家来湖南进行科教访问、考察的时候,就有了推动建设粤港澳科创园这个想法。”如今,从考察到提案,再到连续四年推动,苏朝晖感慨:它终于落地了。

2020年12月,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挂牌建设,这里将承接从粤港澳高校和科研院所引入的科技和产业项目。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建设成立,正是湖南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实现对外联动开放格局的重要举措。

它的背后,源于湖南省政协连续多年提案关注,久久为功、持续助推,三级政协联动、省直部门互动,从而促成的系列成果落地。

从构想到落地

2018年11月,一个由香港多所高校校长、各领域专家教授组成的人才队伍,受湖南政协邀请,来湘进行科教访问。

正是这一次访问,开启了日后湘港澳三地科研学术的频繁交流。湖南省政协常委、港区政协委员召集人蔡荣星说,在多项调研等履职过程中发现,湖南没有一个专门的港澳园区或专门的港澳中心来推动湘港澳经贸合作。

立足湖南科教优势,湖南省政协2018年、2019年分别邀请香港、澳门科教代表团来湘访问考察,2020年组织湖南科教代表团回访澳门。

连续三年的科教互访,湘港澳三地高校、科研院所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面对面座谈,在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师生交往方面达成10多项合作协议,并形成常态化交流机制。

而正是基于湘港澳科教融合活动,各方均敏锐看到了湘港澳之长、之需、之急。

港澳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大量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科创成果,但存在供需端匹配度不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而湖南制造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市场活力充沛,湘港澳三地优势互补、科创合作前景广阔。

2019年,湖南省政协29名港澳委员集体提交提案《关于加快建设港澳科创园的建议》,受到相关部门重视;2020年,湖南省政协港澳委员提交集体提案《关于加快建设港澳科创园的建议》;2021年,提交了《推进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高质量发展》集体提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为提案主办单位,省科技厅与长沙市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确定将粤港澳科创产业园选址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从2018年的一个构想,到2019年形成雏形,多次考察、选址,直到2020年12月30日,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举行启动仪式,对外发布产业园建设规划。这标志着湖南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它的落地也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湖南粤港澳科创园建设”;《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湖南粤港澳科创园规划落实落地。”

建设中试和产业化基地

粤港澳科创产业园落地,成为湖南对接大湾区的示范窗口。

随之而来——湖南-香港区块链应用联合实验室、先进结构材料及增材制造湖南技术转移中心、香港城市大学(长沙)创新中心、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以及在联系粤港澳科技创新资源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戴煜政协委员工作室等,—系列科技创新合作平台纷纷建立。

“我本身就是科技工作者,我们的企业也聚焦高新技术。粤港澳科创园的落地,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湖南省政协委员、顶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戴煜说。

戴煜见证并参与粤港澳科创产业园落地。正是在2018年底省政协邀请香港科教代表团访湘的活动之后,顶立科技与香港城市大学签署了共建“香港城市大学先进结构材料及增材制造湖南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实现了先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2021年11月16日,以联系和服务科技工作者为履职主体的“戴煜政协委员工作室”成立。成立当天,顶立科技与香港城市大学举行了专家工作站签约仪式。

专家工作站的落地,将助力湖南新一代半导体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升湖南创新能力,深化湖南与香港科教合作。并且,通过专家工作站形式,将吸引更多港澳科学家来湘创新创业。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戴煜了解到,有很多全球顶级的湘籍科学家,非常希望把自己的高水平科技成果到湖南转化,报效桑梓。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一流高校众多,有着众多0-1的原始科技创新,但却缺乏1-10的创新应用场景和10-100产业转化。而长沙有丰富的1-10的应用创新和 10-100产业化资源。”

2022年,戴煜等5名委员联合提交提案《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 支持长沙县(经开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的建议》,提出建立与粤港澳科创产业园相配套的应用创新和产业化创新的基地。

提案提出,建立一个专门为粤港澳大湾区科学家的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园,服务长沙、辐射全省。

显然,立足港澳所长、湖南所需,抢占科创“智”高点,精准延链补链强链,不断优化政策服务,力争吸引粤港澳大湾区更多创新资源落户湖南——这已成为湖南未来发展的共识。

接下来,在借鉴岳麓山大科城粤港澳科创产业园建设和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继续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成果中试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不断完善整体规划,创新运行机制,放大园区辐射功能,实现“以点带面”的联动格局,这也是湖南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2年第10期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