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将青春答卷书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文: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铂
2月17日至23日,为践行毛万春主席“把履职写答卷写在三湘大地上、写进湖南人民心坎里”的指示要求,省政协机关12位青年同志组成的“燃计划”第三批“助力乡村振兴 参与实践锻炼”队伍,赴省政协办公厅乡村振兴点——邵阳县五峰铺镇新田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实践锻炼活动。
几个月来,由于疫情阻隔,第三批锻炼队伍不得不多次推迟行程,但大家的心始终和新田村连在一起。面对长期封控时期物资困难、病毒流时期药品短缺等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在省政协两级党组的带领下,政协青年干部和驻村队员们共同行动,多次紧急组织抗疫物资、生活物资发往新田村,送到人民群众手中,在政协组织和人民群众之间牵起了跨越山水阻隔、无惧病毒肆虐的生命线。
12位小伙伴有的出身农村、有的曾在乡镇工作,对农村田园风光并不陌生,在政协工作期间也多次通过脱贫攻坚、三进三助、调研等途径对农村工作有所接触。但小伙伴们坦言,在政协工作期间特别是调研过程中,由于时间较短、行程较紧,很多人对真正的农村工作还是知之不详,对乡村基层运转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真正长时间沉下心和农户打交道、话家长更是少有经历。加上这些年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迅速,当年那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喂牛养猪的传统农村情景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新农村已经很难重叠起来。这一切让小伙伴们有小忐忑,也有小期待,纷纷表示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院落屋场、田间地头间寻找乡村振兴的脉络。
按照毛万春主席最新提出的“四个明白”指示,队员们下车伊始,就集中学、听介绍、入农户,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研和帮扶活动。
一是心系大局学明白,高举理想之旗。
出发之前,队员们已经人手一本《乡村振兴的九个维度》,开始了认真“预习”。结合乡村党员理论学习条件欠缺的现状,我们来到村子的第一个工作日,就邀请了邵阳市委党校专家到村现场开展中共二十大精神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宣讲。“乡村振兴有哪些好处?”“需要大家做些什么?”青年队员们和新田村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村民党员一起,全程参加了这场有泥土芬芳的理论学习课。讲座之后,我们又迅速开展支部主题学习讨论活动,结合驻村锻炼以来的所见所感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通过系列学习,队员们认真汲取了二十大报告给我们带来的丰富政治营养和智慧力量,对乡村振兴这个“国之大者”加深了认识、坚定了信心。
二是联系实际悟明白,坚定前进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乡村振兴的道路怎么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教材,群众是最好的老师。队员们深入田间地头、院落屋场,通过与困难群众深入交流、考察小学建设、参观产业发展基地等活动,看到新田村在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的辛勤努力下,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推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乡风建设、基层治理、群众生活等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显著增强。一声声“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协干部关心”是群众最朴素直接的表达。我们深刻感悟到,党领导下的乡村振兴道路是“人民至上”精神的重要体现,不仅走对了、走通了,还将走得更好。
三是脚踏实地干明白,扎根群众之心。
“燃计划”助力乡村振兴活动摒弃了“考察点走一下、材料看一下、上网点一下”的形式主义工作方法,为青年干部带来了一次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宝贵机会。我们挥起锄头铲子,和新田村委员工作室的委员、村干部、热心群众一起,种下一棵棵希望的树苗,畅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看法;我们帮困难群众打扫卫生、收拾柴火、田间除草,在劳动中消除陌生感,交流逐渐深入;我们在夕阳余晖下开展爱心助力,为老人和孩子送去同事们远方的祝福,传达自己的心意;我们将崭新的书籍带入校园,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美丽的故事。我们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帮扶当成一场走亲访友的“亲情之旅”。沈忠泰帮扶的蒋细云奶奶,儿女都在外地,电视机机顶盒损坏后一直不知道怎么报修,忠泰三次上门服务、多方联系,终于让老奶奶回归了有电视看的生活;樊凌风帮扶的陈苏会老支书,女儿失踪18年没有任何线索,只留下一张身份证照片,凌峰几次上门了解情况,不厌其烦打电话咨询,还带着老人一起去镇上派出所询问,得到老两口的含泪感激;妻子因贫离家出走、三个孩子都在读书的莫中华,在驻村队和队员们的共同帮助下,很快得到了在村里就近务工的机会;莫新国老人一家因病背上了沉重负担,宋唯很快和驻村队员、村干部们现场办公,争取解决他家的大病救助和低保问题;第三小组的同志们利用专业知识积极宣传医保报销政策,仔细核实惠民补贴资金到户情况……农村群众是质朴善良的,但也是复杂感性的,家家都有难念的经,每本经都需要独特的破解密码。唯有投入真情,弯下腰来、静下心来,群众才会说真话、谈真心,才能真正在群众中扎根,有效地深入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民意。
四是统筹资源助明白,传递政协之暖。
如何在乡村中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田长制落实得怎么样?村里的农机使用、再生稻种植情况如何?带着一份份政协特色的“学习作业”,小伙伴们在会议室里、村干部陪同路上、群众的地头深入调研、认真记录,力争把最真实的情况反映到建言资政成果中去,为三农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结合新田村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就联系了邵阳市科技局、市农科院、畜牧水产局在新田村开展了“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把实用种植、养殖技术送到村民手中。我们邀请驻邵阳市省政协委员专程赶到新田村,参观村里两年来乡村振兴建设的亮眼成绩,并结合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课题出谋划策、寻找帮扶突破口。为了正确引导乡村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专程邀请了“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为学生们作励志宣讲,反响热烈。“你们是政协的干部啊,我们都知道咧!”一场场带着温度的助力活动,一次次让“政协”两个字穿过初春寒冷,走进新田村群众的生活、走入群众心间。
在锻炼中我们也体会到,尽管取得了很多亮眼成绩,新田村的乡村振兴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因病因学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还有不少;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群众不满、干部受气现象依然存在;守着新房子却只能独居的老人、不愿学习埋头刷手机的孩子经常可见……
如何将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精英荟萃的优势如何联系到田间地头?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三点开展活动,在新田村乃至我省的乡村振兴过程中体现“政协之为”:
一是资政建言凝练乡村振兴之智。紧扣乡村振兴目标任务,推动调查研究向基层下沉、向“一线”延伸。特别是围绕这次在新田村调研中多次出现的困难群体创收难、产业发展不足、水利设施欠缺、耕作劳动力不足等现实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政协平台建设乡村振兴专门智库,将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汇集起来,在涉及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产业发展、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凝聚共识夯实乡村振兴之基。医保、低保、助学、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政策性强、敏感性强,也是村干部们“受冤枉”的重点所在。建议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参考新田村委员工作室的经验,让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机制深入乡村。重点依托基层委员工作室,组织一些包括职能部门、村干部、普通村民的“微协商”,围绕村民的认识模糊点、利益冲突点、矛盾产生点,多做政策宣传、解疑释惑、联络协调工作。同时发挥相关界别优势,积极组织委员开展教育、技术、健康、文化下乡活动,特别是农村青少年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保护活动,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急愁难盼问题,使政协组织成为党政联系群众、助力乡村振兴的桥梁纽带。
三是广泛联系汇聚乡村振兴之力。针对乡村振兴中普遍存在的人口空心化、人才队伍流失、产业发展困难等情况,充分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主动在招商引资、合作交流等方面牵线搭桥,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乡贤人才在乡村投资兴业,把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发动各方资源重点培育、扶持、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可以在城市中依托产业园区、餐饮、家装、交通等乡村“打工族”相对集中的管理单位和行业团组织,通过政协平台开展回乡创业政策宣讲,助力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扬帆起航”。
踏上归途,眼前依然时常出现那些慈祥、可爱、淳朴的笑脸。此时此刻,队员们减少了书生气、丰富了群众缘,进一步提升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深刻体会到,“想当然”“拍脑袋”“混日子”在农村工作中毫无生命力可言,唯有脚下有泥土、心中有理想,才能挺直腰杆扎根在田野的沃土上。唯有像驻村队员和基层干部们一样敢于挑重担子、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打冲锋仗,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才能一笔笔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答卷才能一笔笔写就。
此刻的三湘大地万物回春、生机萌发,这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更是充满希望的时代。土地从来不曾辜负努力付出的人们,政协青年们也必将不会辜负新时代里燃烧的青春。
整理 | 政协融媒记者 李崎瑜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