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文杰
“种植什么作物比较赚钱?”“种粮的扶持政策有哪些?”“能不能利用永久基本农田进行林木育苗、果树栽培、种植枸杞和葡萄?”……
6月7日至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部分自治区、市、县(区)政协委员及有关人员,以“中部干旱带耕地资源保护与水资源节约利用”为主题,分成两个调研组,分别赴中卫市中宁县、海原县开展专题调研。每到一处,调研组成员抓住耕地种植的关键因素,层层追问,认真记录访谈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
农业是宁夏的优势产业之一,宁夏实有耕地1802万亩,其中灌溉耕地808万亩、旱耕地994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640万亩,是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卫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自治区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中卫市成立了粮食安全生产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见效,但也存在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产业结构调整和稳定粮食生产冲突性仍然存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压力较大、农田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剩余留守人员的劳动力特别薄弱。另外,受市场影响,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涨幅大,粮食生产成本在不断增加。”该负责人坦言,与外出打工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获利较小,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调研组还发现,中卫市因旱作面积较大,存在粮食产能低下的问题。以中卫市海原县为例:该县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60%,且海原县80%的耕地处在旱作农业地区,粮食生长所需水分全部来源于自然降水,水肥供应不足,严重限制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遇到旱情严重的年份,甚至会出现大面积绝收。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保障。调研组建议,要深入宣传耕地保护相关政策法规,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多措并举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健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努力形成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坚决守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
调研组建议,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和质量,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从而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要按照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集中投入、连片开发的思路,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地力;要持续推进粮食生产由要素投入向科技驱动转变,加大粮食优质品种、土壤改良、化肥农药替代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力度,力争取得一批成果并大力推广。
“荒地不能撂,用起来就是宝!”对于撂荒地,调研组建议,引入社会资本开发经营,通过工程措施对撂荒地进行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并且将整治耕地的资金直接补贴给种植企业,解决企业的资金压力,从而保障种植企业的种植积极性,避免耕地大面积撂荒。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