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神兽”的假期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成为每一位家长要苦思冥想的头号大事。作为语文老师,笔者接到的咨询电话无数,核心信息就是两个问题:“我家孩子假期可以读些什么书,您可以推荐一下吗?”“怎么读这些书,您可以指导一下吗?”
看样子,“读好书”是“刚需”,无数家长和学生都在期盼“标准答案”,实在不行,“参考答案”也是好的。
家长、社会终于逐渐认识到,不管是为高考,还是为将来的人生,一味“补课”“机械刷题”都绝非良策,引导孩子读书,提高学科素养,才能真正适应从“解题”向“解决问题”、从“做题”向“做人做事”的转变。我们说,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他的精神成长史。要学好语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接下来“读好书”就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了。对于中学生来说,不长的假期,哪些可以列为“好书”呢?笔者认为,专家们反复斟酌选出的教材当然是“好书”;其次,新课标推荐的课内外读物是“好书”。笔者翻阅初高中新课标、新教材,列出书单如下:
初中阅读
1.入选教材:
七年级:《朝花夕拾》《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
八年级:《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经典常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九年级:《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
2.新课标及教师推荐:
《语文太重要》《少年读史记》《哈利波特》《十万个为什么》《世说新语》《红岩》《格列佛游记》《简·爱》《童年》《繁星·春水》;汪曾祺、季羡林、老舍、朱自清、毕淑敏、史铁生等作家的散文;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
高中阅读:
1.入选教材:
《红楼梦》《乡土中国》
2. 新课标推荐:
文化经典着作:《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史记》等。
诗歌:毛泽东诗词,徐志摩、郭沫若、戴望舒、艾青、臧克家、贺敬之、郭小川等作家的作品,海涅、普希金、惠特曼、泰戈尔等作家的作品。
小说:罗贯中《三国演义》、吴敬梓《儒林外史》、鲁迅《呐喊》和《彷徨》、矛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从文《边城》、周立波《暴风骤雨》、路遥《平凡的世界》、塞万提斯《堂吉柯德》、雨果《悲惨世界》、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海明威《老人与海》、莫泊桑短篇小说、契诃夫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等。
散文:鲁迅杂文、朱自清散文、叶圣陶散文等。
剧本: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郭沫若《屈原》、曹禺《雷雨》、老舍《茶馆》、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
语言文学理论着作:吕叔湘《语文常谈》、朱光潜《谈美书简》、爱克曼《歌德谈话录》等。
读“好书”,更要“读好”书。从阅读到理解,不是一根直线,如果阅读主体没有一定的方法和预期,很容易造成阅读的低效甚至无效。因学生情况各有不同,笔者做粗浅的建议如下:
第一,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不贪多,采用精读或泛读法,重点在于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属于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经验。
第二,小说、剧本类等建议边读边厘清人物形象特点及人物间关系和故事发展情节,画思维导图,并采用亲子共读、复述内容、写读后心得分享投稿等方式加深阅读印象,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文化经典、散文、诗歌,建议朗读出声,记录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哲理的词句,并且不时翻阅复习,达到能够背诵、能在生活和作文中运用的程度。
第四,理论着作重点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判断的要素及之间的关系、推理的逻辑严谨,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联想、迁移。
来,一起读书吧。
文 | 禹优香(邵东市政协委员、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邵东市第一中学教师)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