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新时代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油茶产业高速发展,油茶林面积、茶油产量、综合产值、科研水平均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省油茶籽产量达175万吨,茶油产量可达45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形成了“世界油茶看中国,中国油茶看湖南”的发展格局。
湖南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了哪些工作?如何才能实现“千亿产业”这一目标?省两会期间,湖南政协融媒邀请政府参事、政协委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做客新闻会客厅,共话湖南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谭晓风 省政府参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油茶产业协会会长
邓绍宏 省林业局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
周奇志 省政协委员、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建强 茶陵县众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瞄准油茶“千亿产业”
目标聚力蓄能
政协融媒:省林业局为实现我省2025年油茶“千亿产业”目标,推进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
邓绍宏:近年来,省林业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湖南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瞄准打造油茶“千亿产业”目标,聚力蓄能,矢志前行,推进油茶产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上下联动,凝聚发展合力。一是高层有力推动。省委、省政府将油茶产业作为富民强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抓,牵头建立了省级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调度机制,形成了林业、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农业、气象等相关省直单位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二是政策精准引领。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若干政策措施,在油茶林提质增效、科技研发、品牌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三是发动基层广泛参与。目前,全省油茶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58个,50万亩以上的有16个。
坚持科学经营,壮大产业实力。一是造改并举,扩大油茶资源总量。以平均每年新造50万亩、低改抚育90万亩的速度推进油茶资源培育。二是示范带动,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以衡阳、永州2个“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和常宁、邵阳等63个全国油茶生产重点县为依托,着力建设高标准示范样板。三是保险托底,降低产业经营风险。2023年以来,油茶纳入了省以下品种农业保险业务市场化改革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共投保413.7万亩,财政补贴保费5957.8万元,理赔1563起共118.9万亩,共计1.4亿元。四是规模经营,培育油茶产业集群。打造了52个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设施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示范带动明显的现代油茶综合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辐射带动形成了衡阳、常德、怀化等7个地级区域油茶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一是推进油茶科技创新。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高校院所,获得油茶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20多项。建成国家级油茶种质资源库、油茶杂交种子园,筛选出油茶国家主推优良品种6个,平均亩产茶油达到50公斤以上。二是推进产业模式创新。创新林地流转模式,各种市场主体可通过承包、租赁、转让、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参与油茶基地建设。形成了以 “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家庭农场等为主体的多方经济联结的利益共同体。 三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通过实施贷款贴息贴保、运行产业基金,倾力打造“财政+金融”协同机制。自2018年湖南农担公司开发“惠农担-油茶贷”产品以来,省财政落实利息补助、担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金3068万元,每年撬动担保贷款5亿元以上。四是推进人才培养创新。委托省林业高校定向培养林业特岗人员,实行免费读书、毕业带编带岗,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撑。
坚持品牌引领,提升产品魅力。一是打造公用品牌。2018年起,省政府将“湖南茶油”列入首批省级农产品公用品牌重点打造,先后获“中国粮油十大影响力公共品牌”“中国木本油料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等称号。目前,全省有42家企业100款产品获使用授权。二是培育企业品牌。全省油茶产业已有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8家、规模以上茶油加工企业123家,有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的茶油品牌。三是弘扬茶油文化。联合湖南广电开展了“讲好茶油故事、宣传茶油优势”系列活动,支持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建立油茶百年老树园和油茶博览园、体验馆,推动老油榨坊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是促进市场推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省林业局与抖音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山货上头条·风味湖南”“抖音茶油进万家”等活动,借助网红、达人开展直播带货。
多措并举推动实现
油茶“千亿产业”目标
政协融媒: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年,也是实现湖南油茶“千亿产业”的关键一年,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谭晓风:科技在实现我省油茶“千亿产业”中要发挥重要作用。过去湖南推广应用的油茶品种良莠不齐,只有极少数是真正过得硬的良种。近年来,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为首的科技工作者,培育筛选出了适合我省油茶产业发展的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了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主推品种有4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选育的华鑫、华金、华硕和湖南省林科院选育的湘林210。另外,专业技术人员研制了油茶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特别是培育了3年生大苗造林,投产时间由原来的8年以上,缩短到5年至6年就进入盛果期。
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了油茶气象产业服务技术联盟,为油茶生产提供技术服务。例如,2021年我省连续遭受100多天持续干旱,导致油茶果含油率大幅度降低。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大雨预报,果断建议推迟半个月采收,促使茶果的含油率由15%以下,上升到25%以上。因这一项技术措施的实施,使我省当年油茶产业增收200亿元以上。而且这一技术措施也得到江西、广西、湖北等省的响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我国油茶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客观来讲,我省油茶产业较快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问题,很多潜力需要进一步挖掘。需进一步培育优化油茶良种,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油茶品种;要进一步完善与良种配套的栽培技术;要进一步提升油茶加工利用技术,延长油茶产业链条,特别是要在精深加工方面扩大增长点,增加附加值;要进一步加大油茶低产林改造力度,全面推进全省油茶产业的机械化和智能化,把适用山地运行的机械和无人机等新装备应用到油茶生产中去,提升油茶产业的技术水平。
郭建强:我认为油茶良种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决定油茶产业发展成功与否的“芯片”。油茶良种对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油茶品种具有更高的出油率、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更适应本地生长环境的特性。这意味着,选择良种能够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实现油茶产量的最大化,提高油茶籽的品质,从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茶陵县众森林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油茶苗木培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成功的做法和措施。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长期合作,聘请谭晓风教授为技术顾问,建立了自己的良种选育基地。通过对核心品种三华系列等众多油茶优质品种在不同海拔区域的长期观测、对比分析,并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品种优化,确保了油茶良种的纯正性与优良性。
在苗木培育过程中,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从选种、播种、嫁接、上杯、抚育、出圃,都有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操作,采用先进的配方营养土培技术与智能化灌溉系统,精准控制苗木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和光照,为苗木生长创造了极佳的条件。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体系,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在价格方面,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了苗木的生产成本,以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供应优质苗木,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种植成本压力;在技术服务上,为老百姓提供了免费的种植技术培训与指导,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确保老百姓能够正确种植和管理油茶林;在售后保障方面,建立了长期跟踪服务机制,定期回访种植户,及时解决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让老百姓吃上
质优价廉的茶油
政协融媒:怎样做好油茶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让“湖南茶油”真正走出湖南、走向国际?
周奇志: 茶油是个好东西。中国的茶油是享誉古今中外的,在民间也一直有着“长寿油”“不老油”“月子油”“美容油”和“减肥油”的美誉。
怎样才能让老百姓吃得起质优价廉的茶油呢?这是我们“油茶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以从种植端和创新端 “两端着手”来解决。从种植端来说,要加大油茶品种改良,推动标准化、机械化、基地化、绿色化生产,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从创新端来说,就是要坚持科技赋能,提高油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打破“茶油只能用来吃”的单一模式,提升产业链价值。还可以通过副产物的再利用及茶油高值化产品的研发,增加企业收入,平抑茶油的销售价格,让老百姓能够吃上质优价廉的好茶油。
怎样才能做好油茶产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呢?首先要遵循油茶的自然之美。油茶不仅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更是一种宝贵的、可利用价值很高的生物资源。从茶油的生物特性来说,天然温和,与皮肤的亲和性、渗透性、热稳定性好,安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天然的化妆品成分。同时,茶油只占油茶果资源的7%左右,榨完油的茶籽粕中含有丰富的茶籽蛋白、茶皂素等活性成分,包括茶籽外壳、根、叶、花都具有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次,要传承茶油的历史之美。从历史记载来看,茶油常被用作医药和美容护发,《本草纲目》《中华药海》中都有记载,1995年,茶油还作为医用油脂收录《中国药典》。只有把油茶的产业链延伸、产品链丰富,逐步形成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才能让油茶真正成为老百姓和企业的“致富果”,成为消费者用得起的好东西。
那么,怎样才能让“湖南茶油”真正走出湖南、走向国际呢?要加大对茶油食养价值、产地文化的科普宣传,做好“湖南茶油”品牌的市场推广。同时强化市场监管,杜绝以次充好,共同呵护好“湖南茶油”这块“金招牌”。另外,要抓住“湖南茶油”走向国际市场的这个机遇和空间,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油茶化妆品民族品牌,让湖南油茶真正成为全球化妆品的“新宠”。
用科技力量
赋能油茶产业发展
政协融媒:机械化、智能化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发展方向。如何做好这一工作,为我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邓绍宏:省林业局一直都非常重视利用机械化生产促进油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工作,减轻种植户的劳动强度,提高油茶加工的质量,打造“湖南油茶”品牌。2018年至2023年,对油茶工程装备研发、推广应用以及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研发和应用等进行了部署,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所和农机制造企业合作。
目前,用于油茶生产的旋耕机、喷雾机、山地轨道运输机、剥壳机等通用机具已经纳入农机补贴范围。省林业局试点支持建设宜机化油茶基地1.5万多亩,支持油茶专业化服务队伍,有效提升了油茶机械化生产的服务能力。2024年11月8日,省林业局与省农业农村厅在永州共同主办了全省油茶机械化生产现场会,在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演示了油茶水肥一体化、无人机管护、机械化抚育、机械化采收、机械化运输、机械化加工等操作项目。
下一步,省林业局还将大力推广宜机化种植,强化油茶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和标准化。进一步争取中央和省里的相关项目资金,增强科技支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油茶机械装备研发技术攻关。搭建服务平台,扶持一批油茶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覆盖油茶机械化全过程的服务网络。
谭晓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业、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通过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的不断科研攻关,已经逐步改变“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现状,油茶机械化生产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是,我省油茶机械化生产还面临一定困难和挑战。一是适地适用机械不多,产品性能还不能很好满足生产需要;二是宜机化油茶基地不多,油茶林基础设施缺乏,机耕道狭窄,农机上下山困难,机械化作业受限;三是应用机械的林农不多,全省从事油茶种植的林农有90万户,规模小,管理粗放,不愿也无力投资购置机械;四是农机专业人才不多,缺乏操作、维修机械的技术工人和统筹管理、技术指导的专业人才。
因此,省林业局要求全省林业系统特别是科研工作者,要站在油茶机械化生产事关农业现代化发展、事关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政治高度,加快推进全省油茶机械化生产,力争在机械创新和智能研发、宜机化基地建设、油茶专业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为全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科技贡献。
策划/文 宋泽锦 主持 杨睿文
图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