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源远流长,为助推湖南文化软实力提升,充分挖掘、全面展现湖湘文化特质,湖南省政协从“存史 资政 团结 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组织开展“风起湖湘潮—委员讲亲历”短视频活动。邀请委员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湖湘文旅潮点地的古今变迁,讲好湖南改革创新故事、政协履职故事,全面展现湖湘精神内核,答好“两个融合”命题,助力湖南“文旅+”大融合。
在长沙,湘江不仅是地理的分界线,更是精神的分水岭。位于湘江艺术走廊的湖南美术馆、谢子龙艺术影像馆、李自健美术馆、洋湖雕塑园和后湖艺术园区共同组成了一片年轻人的精神栖息地。当长沙网红城市光环逐渐褪去,有人选择在这里,与光影对话,与时间和解。
湖南美术馆:
勾勒慢生活的心灵独白
湖南美术馆位于湘江西岸,毗邻中南大学,与橘子洲头隔水相望。这座以‘三湘四水’为创作灵感的建筑,是湖湘文化的当代化身。它的棱角不是冰冷的边界,而是向城市张开的怀抱。
湖南美术馆秉承“传承经典、聚焦当代、立足湖湘、面向世界”的理念,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历史文脉与先锋表达构建的多重场域中,这里的每幅作品都将成为滋养心灵、放慢生活的精神食粮。
艺术与年轻人,从来都是双向奔赴。年轻人在这里汲取力量,艺术也因他们而焕发新生。
湖南美术馆赋予了湖湘文化与都市文明共存的生命色彩,当艺术美学与年轻的心灵同频共振,慢生活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精神的必需品,这不仅仅是艺术场域中的精神疗愈,更是文化自信融入日常生活的生动诠释。
谢子龙艺术影像艺术馆:
捕捉灵魂的色彩美学
从历史褶皱到当下的瞬间,影像让我们读懂:每个时代都有裂痕,而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锥塔指向空中,坡道循环交错,断街悬于半空——设计师用形而上的美学,将日常物象异化为时空迷宫,对“时间停滞”作出了哲学解读。
从光之峡谷到曲桥漫步,从悬浮风铃到影像空间,毗邻湘江与洋湖湿地公园的“谢子龙艺术影像馆”,将建筑与影像美学完美融合,向快时代传递慢镜头,让每个灵魂都找能到专属的曝光参数。
捕捉灵魂的色彩美学,定格中国影像的历史瞬间。谢子龙艺术影像馆以前卫的艺术形式折射出时代的光影,在追求“精准对焦”的当下,调慢生活的快门,才能让美好清晰显影。
(未完待续,更多精彩请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