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李力建言:支持娄底“材料谷”建设科创中心

  娄底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产业基地。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中部地区“材料谷”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全力推动新材料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娄底拥有一批先进陶瓷企业,在电子陶瓷、结构陶瓷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据统计,娄底温控器瓷件、放电管用金属化瓷管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水龙头用陶瓷阀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动力电池陶瓷密封连接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2%。

  为进一步提升娄底“材料谷”的竞争力,娄底市“材料谷”科创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正式筹建。中心采取“政府统筹、部门指导、实体运行、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模式,致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陶瓷成果转化平台。

  中心首批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检测、研发、成果转化三大功能区。目前,中心场地装修已完成85%;接收娄底市功能陶瓷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检测设备81套;成功引进多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其中“新型氮化硼复合陶瓷材料热压成型技术”已与中心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试制成功后将落地年产40万片3D曲面玻璃屏模具的生产线,实现年营收6亿元以上、年利税8000万以上。

  中心预计2027年建成运营,届时可辐射周边500公里半径内陶瓷产业全套检测服务,助力娄底材料谷500亿级先进陶瓷产业集群。

  “按照规划设计,中心建设需投资2亿元,而目前筹措到位的资金仅为3700万元,且中心尚未获得国家级别的专项资金支持,”省政协委员,娄底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力调研时发现,“仅仅依靠地方财政投入,无法支撑中心的快速发展。”

  除了建设资金大量缺口外,中心资源整合也有一定难度,还需进一步对接省级相关科研力量、省内双一流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

  李力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预算、省级专项资金,为娄底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强化人才引育举措,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引进材料领域高端人才团队;支持本地高校加强材料学科建设,设立材料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点,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促进中心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构建成果共享的合作模式;还要进一步对接省级产业引导基金,形成高效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文 | 吴向家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