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进行了全球首例人类移植猪心脏手术,一颗转基因猪心脏被移植到一位57岁终末期心脏病患者体内,引起公众广泛关注。
“近年来,美国连续多次批准异种移植临床研究个案,以解决终末期疾病治疗问题,产生了重大国际影响。”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密切关注异种移植研究进展,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有关异种移植的提案,建议明确我国异种移植研发战略,以异种胰岛移植为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突破口,夯实和加强心脏、肾脏异种移植临床前研究,推动异种组织移植、肝移植、小肠/肺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的前期研究,有计划、分阶段地稳步推动我国异种移植临床研究。
张国刚
全国政协委员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
全世界异种移植者已达60余万例
异种移植是指将一个物种的器官或组织移植到另一个物种体内,比如,从猪到人。猪虽然看上去和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却有着相似的器官结构,因而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焦点。与同种移植不同的是,异种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从而使得这种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1667年,两名法国医生给一名15岁的男孩血管里输入了约340毫升的羊血,这是人类实施的第一例异种移植的病例。1905年,法国进行了世界第一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能衰竭儿童体内,手术很成功,但16天后由于排异反应,这名儿童死于肺部感染。
截至2015年,异种器官移植已成为许多终末期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全世界接受心、肝、肾等异种移植者已达60余万例。
张国刚介绍,在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异种移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可进入临床治疗应用的终末期疾病治疗方法。建立生物安全猪,提取可治疗用细胞、组织和器官治疗人类疾病,可以解决糖尿病、终末期器官衰竭等多种重大疾病的治疗问题。
加强异种移植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美、日、韩及欧盟均有大量资金投入异种移植领域,美国在心脏、肾脏等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方面率先取得临床突破,而我国在异种胰岛细胞移植技术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
张国刚介绍,全球每年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100万人由于糖尿病而截肢。我国80%的慢性肾病与糖尿病相关。要在国家层面制定研发战略,以异种胰岛移植为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突破口,紧盯核心技术研发,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有计划、分阶段,稳步推动我国异种移植临床研究。
张国刚建议,加强异种移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异种移植科研人才队伍,解决异种移植国际竞争背景下的“卡脖子”现象。同时,要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接受异种移植临床研究科研项目的审核,在严格把关的同时,畅通审批渠道,成熟一个批准一个,打通异种移植临床应用及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文|政协融媒记者 仇婷
图|政协融媒记者 闫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