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尚:共享图书馆如何被不断复制?

人物名片:

吴尚:长沙市雨花区第五届政协委员、 长沙市益友公益促进会理事长、“和+”共享图书馆馆长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李悦涵

百年古树,千年古井。

五一假期,长沙市城南的回龙山西麓白沙古井旁,大家不仅可以打泉水、游亭台,在古银杏树下乘凉,还可以在去年新建设的共享图书馆看书、听讲座、喝咖啡了。2021年10月30日上午,长沙白沙古井畔,白沙共享图书馆揭幕,图书馆由中烟所属原茶楼改建:古色亭台设计,一楼是阅览室咖啡馆,二楼则是可以容纳百人的讲堂。2022 年5月 3日,白沙图书馆正式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场对外讲座。

“零馆藏”图书开馆

“饮水思源,和衷共济”是白沙共享图书馆的楹联匾额。令人惊奇的是,图书馆以“零”馆藏开馆,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开馆当天现场,湖南中烟党组书记、总经理籍涛从自己家里带来了一本书分享给广大市民。 他在微信中打开小程序“共享图书馆”,扫描书后的条形码,书本的信息立刻就进入共享 图书馆的数据终端,随即生成二维码,工作人员把打印的二维码贴在书上,然后放入书架, 这本书就分享成功,可以正式对外借阅了。

白沙共享图书馆是由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政府、益友公益促进会共同发起与建设,倡导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原来,馆藏的书都是由市民读者自发捐赠共享,所有正规出版的图书都能被录入共享图书馆的数据终端,完成捐赠登记。而其他市民只要来共享图书馆,交纳押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免费借阅共享图书馆里的书籍,而书籍的分享人还可以通过小程序了解自己共享的书借出的次数。

自去年开馆以来,白沙共享图书馆以零库存的书本开馆,策划了“万余空‘书位’等你携书而来”公益活动。继10月首批赠书(共享书籍)来自长沙卷烟厂职工后,后续有来自湖南中烟、省侨联、白沙社区、城南路街道等单位和个人共享书籍6000余本,现在仍有1万本的空位等待捐赠(共享)。

“和+共享”模式

事实上,白沙共享图书馆是长沙市雨花区益友公益促进会“共享图书馆”项目的一个“N+1”子项目。“N指各企业、机关、社区、学校等领域空间;1指共享图书馆”。益友会党支部书记肖肖介绍道。 雨花区圭塘河畔的“和 +”共享图书馆于2018年7月开馆,这是长沙第一家共享图书馆。随后,“和+”共享图书馆湘潭高新区分馆开馆。

2021年10月30日,白沙井共享图书馆开馆。“和 +”共享图书馆开馆后,仅仅几个月时间里,便成为网红打卡地,而在后续,则有更多的企业、机关、社区、学校等来调研与寻求合作。吴尚曾在出版社工作10余年,作为“和+”共享图书馆馆长,她是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她说:“所谓共享图书馆的模式是: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三方共建,书籍共享,服务共享,通过共享阅读,思想互动交流来倡导正能量生活方式,培养新时代文化志愿者”。

事实上,共享图书馆的模式渐渐成型并开始被复制,这是吴尚和益友会团队未曾想到的。

“当时我们有500万元的资金交付,这包括所有的设计、装修、设备采购、家具采购,还有5年的运营,同时一次性需要给付3年的租金。”如何节省资金成了最现实的问题。“以 1000 平方米馆藏5万册图书的存量来算,至少需要100 万元,这是一笔怎么都算不过来的账。” 最后,她记起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共享”让她灵感迸发。“能不能让图书馆空馆开馆,让市民共享书,让它的每一本书都有主人,让这些主人都来成为图书馆的共享者,让他们既是共建者,又是共享者。”这个想法和团队成员一拍即合。

馆藏的书都是由市民读者自发捐赠共享,所有正规出版的图书都能被录入共享图书馆的数据终端

让读者成为图书馆的共建、共创者

“和+”共享图书馆建立之初,包括馆长吴 尚在内,只有3名专职志愿者。“而目前登记进 后台的志愿者有 500 多名,活跃志愿者大概有100名。”李海珍介绍说。 李海珍是圭塘河附近的小区居民,一位名副其实的宝妈。图书馆开馆以来,她便开始来当志愿者。为前来捐赠的市民贴二维码,将图书贴标签入库;及时归类、整理图书;为入馆人员检测体温, 维护现场秩序……半年过后,她正式加入了益友会团队,专门对接志愿者工作。

作为益友会创办人,朱移生在“和+”图书 馆发起了“三晨会”,即晨读、晨练、晨茶。会上, 朱移生和家长会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国学经典, 一起打卡。卢卫兵一家四口是“三晨会”的常客。“对我来说,来到这里真正的趣味是和孩子在一起,陪伴他们成长。”卢卫兵说。“每个周末我们都来参加亲子活动,我和爸妈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卢卫兵的儿子说。发自内心对公益的热忱能互相感染。

志愿者谭仁基今年72岁了,是退休老干部,每周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来到圭塘河畔“和+”共享图书馆做服务;为了更好地支持女性成长,图书馆 去年开始策划了一个“她力量”的系列活动,谭哲是一位在职年轻人,几乎每一场活动她都亲 力亲为地帮忙;70多岁的周泽涵、王利华老人不仅是白沙“和+”共享图书馆的第一批图书共享者,更是第一批志愿者。

共享图书馆不仅在各个群体中广泛调动并聚拢着资源和力量,同时也把平台服务的触角伸向每一位平凡而怀揣梦想的“创业者”。张亮是益友会的执行秘书长,作为图书馆项目的运营执行方,他的电话号码发布在白沙井“和+”共享图书馆“招募主理人”的KT版和微信公众号上。

他介绍道:“主理人可每年免费使用共享图书馆的公益讲堂,开展5次公益活动,同时免费享有公益团队提供场务服务。”5月讲座的主讲人便是从“图书馆主理人项目”中招募而来。

吴尚说:“图书馆很多,既有政府主导的公共图书馆,也不乏社会人士创办的民营图书馆。 不过我们缺乏的不是图书馆,而是缺乏一种运营模式:这个模式是让读者也成为图书馆的共建、共创者,人与图书馆建立情感连接。”

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2年第5期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