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举世瞩目。
党代会有何特点?党代表又是如何履职的?近日,政协融媒记者采访多位曾当选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政协委员,重温他们的参会经历和精彩故事。
李大为(左二)在党的十九大期间与党代表们一起交流。
“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
“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之一,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的期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省政协委员、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原总经理李大为说,参加党的十九大是一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锤炼,也是一次接受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的过程。
谈及参加十九大的感受,李大为的思绪一下回到了5年前的北京:“那是我第一次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会议,感到无比光荣神圣,朴实的会风令人印象深刻。”
不摆鲜花、没有绿植,桌上摆放的铅笔上印着一行小字“100%废旧报纸制造”……在李大为看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促进党风政风转变的生动注脚。
十九大闭幕后,李大为走进工厂、企业、农村、机关,开展了10余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讲活动,将十九大的精神火种带给各界人士。
2017年11月9日,李大为从岳阳驱车近200公里,沿着蜿蜒山路来到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联系的扶贫点——平江县天景山村,与75岁的魏进桂老人促膝交谈:“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请老人家放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也是党中央的承诺,十九大提出了很多的脱贫富民的政策措施。”
李大为说:“宣讲的过程是自身不断温故学习的过程,在此后的工作生活中,更自觉地将报告精神作为行动指南指导实践,将中央精神和企业实际有机结合,这是党的十九大精神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变化。”
43处提到“生态”、15处提到“绿色”、12处提到“生态文明”……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树起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里程碑。5年来,生活在岳阳的李大为深切感受到天更蓝了、水更绿了。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岳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恢复改善方面积极探索,“候鸟的欢歌”“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成为岳阳新名片,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正展露在人们的眼前。
岳阳的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李大为所在的石油化工行业也正处于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如何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企业改革发展建设的全过程,如何让石油化工行业焕发新生,是在巴陵石化工作多年的李大为经常思考的问题。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走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高端’发展之路,是石化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出路。”李大为认为,要心怀科技之力,激发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创新活力,真正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要顺应绿色发展趋势,扎实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发展新能源,做好统筹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任务。
展望未来,李大为说,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要下更大气力和更大决心,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开拓前行,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文 |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