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长沙市各级学校体育老师的缺口约2000人。”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体育局局长苏敏芳说道,大多数中小学校均有体育特色传统项目的运动队,由学校体育老师担任运动队教练员,由于一般体育老师均是从师范院校毕业,自身没有高水平运动员的经历,带训执教能力水平有限,学校体育训练和运动队竞技水平难以提升。
在202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订《体育法》中,最重要的修改之一是将原“学校体育”一章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国家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坚持体育和教育融合,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体魄与人格并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在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发展中,体育教练员的身份更像个“推动者”,体育教练员进校园推动“体教融合”,用体育教练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助推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让竞技训练更安全科学更有成效。
如何让推进实施《体育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让体育教练员进校园?苏敏芳认为,学校应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在国内,有山东、四川、浙江、广西等省份的学校体育工作做得比较好。”苏敏芳认为,我省编制、教育、人社、体育等部门可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积极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鼓励支持一部分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水平运动员能进入学校任教,解决学校训练水平不高和高水平运动员就业的问题。
苏敏芳建议,在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高等院校增设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体育教练员们承担着学生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训练,传授运动损伤防护康复等知识技能。同时,承担学校运动队训练管理、开展运动训练、参加体育竞赛、选拔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指导组织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校园体育社团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等工作。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