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去年来,冷水滩区政协以解决民生诉求、办好民生实事为出发点,大力推行社区“夜话”活动。依托政协云,向上对接智慧永州,向下搭建委员工作室,乡镇街道设立政协专干,实行界别联镇、委员联村,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融合,以此广征议题,广邀各方坦诚面商,推动问题在协商中解决、矛盾在协商中化解、人心在协商中凝聚,走出一条“群众家门口协商”之路。截至目前,累计召开“夜话”96场,收集问题105个,已解决98件。协调解决该区富园安置小区二期下水道管网堵塞和湘江东路27号院内 800平方米的空地硬化,赢得群众交口称赞,两次给区政协送来锦旗。
建立一个机制。构建社区“夜话”协商机制,冷水滩区委专门出台实施办法,规范组织机构、平台建设、工作任务、履职方式、经费保障和考核机制,纳入街道绩效考核分值1分,制订“1(一个实施方案)+3X(政协机关、界别组、政协委员3个考核方案)”,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夜话”落地见效。由主席、副主席牵头,每月到所联系街道开展“夜话”不少于1次。联系社区的政协领导示范带头,相关部门负责人、街道联系班子成员、社区工作人员积极参与,构建政协领导示范带动、区直部门协同推进、街道社区常态开展的工作格局。
用好两个平台。运用“政协云+社会治理网格化”线上平台,政协委员每年至少提交微建议1条,实现省、市、区三级政协共建共享、共用共管,加强微协商,落实微建议办理。开展“夜话”以来,受理微建议511条,相关部门办理回复率97.8%,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委员工作室线下平台,明确“四有”“十上墙”建设内容标准,规范委员协商“确定议题、制定方案、座谈协商、上报建议、跟踪督办、回复群众”“六步”流程,实行界别联街道、委员联社区,推行“六个一”清单制。
把准三个突出。突出“一对一”访民声,由“上访”变“下访”。结合“走找想促”以及“亮委员身份、促凝聚共识、比履职奉献”工作下沉网格、深入一线,倾听群众心声。突出“面对面”集民意,由“被动”变“主动”。邀请社区内居住的领导干部代表、中共党员代表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网格工作人员等群体参与,利用晚上休闲时间,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各领域的社情民意。突出“心连心”汇民智,由“配角”变“主角”。在面对面、心贴心交流中明思路、求方法、提本领,让决策部署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四个聚焦。聚焦政策法制宣传。梳理工作难点堵点问题、信访集中事项、群众合理诉求等,以大白话、家常话等方式深入宣传解读,现场解答疑问。目前,已开展各类政策宣传90余次。聚焦矛盾排查化解。通过聊天说事、拉家常等方式,为百姓提供有地说话、有处讲理、有人办事的平台,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家门口。目前,已排查化解各类矛盾32件。聚焦专题内容拓展。通过“夜话+”的模式,以专题内容拓展“夜话”,开展好“夜话+思想教育”“夜话+城市管理”“夜话+法制宣传”等内容。目前已开展各类“夜话+”专题内容46次。聚焦解决“急难愁盼”。把解决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中心位置,坚持问题导向,明确措施,直面难题短板,梳理制定清单,闭环抓好落实,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结出协以求同、商以成事的协商民主硕果,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张建飞
供稿:冷水滩区政协
编辑:邓骄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