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镇政协委员工作室:“三板斧”助推秸秆变废为宝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省政协“1453”履职总要求,杨林镇政协委员工作室在县政协的指导部署下,聚焦秸秆露天焚烧与资源化利用难题,组织委员下沉一线、创新履职,通过“三板斧”举措,成功探索出一条秸秆变废为宝的新路径,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美乡村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第一板斧: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协商议事找准症结

  作为湖南省花生产业示范乡镇,杨林镇大面积种植水稻、花生等作物,秸秆处理压力很大。委员工作室将秸秆综合利用列为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的重中之重,在召集人的带领下,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走访座谈,精准掌握全镇主要秸秆作物的面积、产量等数据。通过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广泛邀请村干部、种植大户和群众代表共商共议,学习外地经验,精准把脉本地秸秆“处置难、利用难”的核心问题,为科学决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和民意基础。

  第二板斧:广泛宣传凝聚共识,转变观念筑牢根基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多、政策理解不透的现状,委员工作室以“9.21”委员活动日为契机,变“被动禁烧”为“主动疏导”,组织委员先后赴塘下村、杨林村开展“政策入户”宣讲活动。通过在村里张贴标语,上门讲解等方式,生动阐释禁烧政策与法律法规,普及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和生态价值,逐步赢得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了“人人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三板斧:强化监督推动落实,多元利用变废为宝

  委员工作室积极探索适合乡村实际的秸秆多元化、高值化利用路径,并通过多次开展民主监督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一是“打捆离田”,实现资源化利用。推动建立“村级收集+镇级转运”工作机制,各村负责辖区内秸秆收集工作,发动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参与运输,镇政府统一协调,以每吨400元价格运送至集中处理点,既解决了秸秆去处,又为低收入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二是“发酵返田”,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结合本镇特色小籽花生产业,创新推行“秸秆+培育+种植”循环利用模式。组织农户将秸秆运送至养猪场,铺摊到猪栏与猪粪共同入栏发酵,生成优质有机肥后返田施用至小籽花生种植地,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小籽花生种植地500余亩。三是“粉碎还田”,提升土壤肥力。联系专业粉碎作业服务团队,推行收割粉碎一体化作业,实现秸秆就地还田,年处理面积3000余亩,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

  通过委员工作室的持续助推,杨林镇基本实现了科学限烧目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农民在“绿水青山”中收获了“金山银山”,“杨林小籽花生”的品牌也更加响亮。下一步,工作室将坚持久久为功,聚焦重点,持续深化专项民主监督工作,为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贡献更多政协力量。

  作者:颜义力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