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发声】2019年湖南A股上市公司分析及建议

上市公司是资源配置最优、市场化程度最高、产业敏感性最强的市场主体。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培育一批质量优、品牌响、竞争力强的上市公司,既是优化资本配置、改善公司治理的强企之策,也是湖南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和途径。调研组对2019年湖南A股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分析,提出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精做实上市服务等建议,助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湖南A股上市公司的全景概览

(一)总体概况及分布情况

1.总体概况:数量较多、市值偏低、估值偏高

截至2020年5月25日,湖南共有A股上市公司111家,居中部第二(不含境外上市);总市值11266亿元,居中部第四;整体市盈率(TTM)中位数为35倍,居中部第一。与中部六省相比,湖南A股上市企业群体呈现数量较多、市值偏低、估值偏高等特征。从历史IPO周期来看,IPO成功率与上市政策高度相关。历史上我省在1996年、2010年、2017年左右有三次上市峰值。在注册制快速推进的背景下,2020年将迎来第四次IPO放闸,为我省企业登录资本市场提供难得的机遇。

2.板块分布:多层次市场并进,主板偏弱

我省上市公司相对分散,多个板块齐头并进,多层级市场发力有一定成效。其中,主板51家、科创板3家、中小板31家、创业板26家。主板企业数相对偏低,而在其它三个板块我省企业数均位列第一。

3.区域分布:“一核多极”特征显著

区域分布方面,长沙上市公司有64家,总市值851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7.66%、75.53%;其中,近三年新增19家。后备队伍呈现出高集中、增速快、潜力大的发展态势。总市值、总数量和增速均居中部城市第一。此外,岳阳以9家列第二;株洲、益阳均以8家并列第三。

4.行业分布:制造业独大,文创、信息、食品来势较好

制造业是湖南上市公司中的最大门类,共有企业71家,总市值5373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3.96%、48.69%。从中部六省比较来看,在制造业前10大子行业中,湖南在专用设备制造和通用设备制造领域处于优势地位,总市值位列第一。同时,电子制造业实力较强,医药制造和农副产品制造在上市公司数量上领先。除制造业外,湖南其余行业(不包括房地产)均有分布。其中,文体娱乐业涵盖文化出版、影音制作、后期处理领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聚集视频文创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3万余人,形成了从内容制作、存储、播出到分发、交易和监管等全链条“生态圈”,具备进一步挖掘、培育上市公司的潜力。湖南食品产业亮点突出,上市公司数(16家)仅次于山东(21家),与广东并居全国第二。湖南在部分互联网细分领域有所突破,如社区电商(兴盛优选)、产业互联网(根云平台、中科云谷)、移动生活(和包支付)等,上市后备实力较强。

在新基建等热点领域,我省上市企业也有参与,但涉及企业数量不多。如,5G通信涉及电广传媒、高斯贝尔、亚光科技、拓维信息、时代新材等企业;半导体材料涉及景嘉微、国科微等企业,均已获国家大基金支持;物联网领域涉及科创信息、威胜信息等企业。

(二)经营情况及成长性分析

1.资产负债情况:同比扩张,总体可控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总资产规模合计为17193.44亿元,同比增长13.54%;企业资产规模中位数从27.85亿元上升至30.47亿元。其中总资产1000亿元以上的公司3家(长沙银行、方正证券、五矿资本),500-1000亿元区间的公司3家(中联重科、华菱钢铁、多喜爱);100-500亿元区间的公司20家;100亿元以下的公司85家。总资产同比增速排名前五的企业是佳沃股份、力合科技、现代投资、中科电气、盐津铺子。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3.83%(算数平均),同比上升2.33个百分点,整体处于可控范围。从区间分布来看,资产负债率高于80%的企业有10家,同比增加6家;60%-80%区间的11家,40%-60区间的32家,小于40%的58家。

2.营收利润情况:头部企业营利双增,尾部企业经营恶化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总计6302.86亿元,同比增长25.78%;平均营收为56.78亿元,营收中位数从14.54亿元上升至17.45亿元,增速低于平均营收增速,头部企业与其它企业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营收结构方面,营收过500亿元的企业2家,较上年增加1家;100亿元-500亿元区间15家,较上年增加2家;10亿元-100亿元区间58家,较上年增加1家;低于10亿元的36家,较上年减少4家。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累积实现净利润294.50亿元,同比增长18.10%。平均净利润为2.65亿元,净利润中位数为0.9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00万元,显示中小企业利润更加微薄。利润结构来看,净利润过20亿元5家,较上年增加2家;10亿元-20亿元区间的4家,与上年持平;1亿元-10亿元区间的41家,较上年减少5家;1亿元以下的61家,较上年增加3家,其中有16家净利润为负,较上年减少5家。

3.其它经营情况:分红大幅缩减,研发保持微增,税收及补贴基本持平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共有15家实施分红,分红总额为33.75亿元,平均实施分红2.25亿元,其中年度累积实施分红超过1亿元的8家;1亿元以下的7家;未实施分红的96家。实施分红的公司中,实施现金分红比例超过50%的公司有4家,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49.59%。

湖南上市公司2019年度累积研发支出115.73亿元,平均研发支出1159.38万元,其中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3家(蓝思科技、中联重科、华菱钢铁);1亿元-10亿元区间的25家;1千万-1亿元区间的55家;1千万以下的28家。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的12家,平均研发支出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5%。

二、湖南对接资本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质量总体水平有待提升。比如,整体规模偏小、内生盈利能力有限、治理水平总体偏低等问题。二是未来可能面临后备企业后劲不足。主要是后备企业资源库梯队优势不突出、拟上市企业的产业基础数量偏少等问题。三是融入资本市场力度亟待加大。主要是上市企业培育制度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利用资本市场促进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湖南各级政府需要不断提高对资本市场的认识,健全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工作机制,从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精做实上市服务三个方面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助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上市公司为核心,推动地区经济上台阶

1.支持行业龙头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湖南上市公司整体规模小、实力弱,更需借助并购重组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做大作强。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股权转让、资产重组、股份回购、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增持、吸收合并、分立等多种并购重组手段,支持一批整体实力较强、行业地位较高且持续规范经营的优质公司,如中联重科、华菱钢铁、芒果超媒、蓝思科技及爱尔眼科等,以资源、资本、技术、品牌、市场为纽带实施联合重组。加快推动以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力合科技为龙头的装备制造业集群,以蓝思科技、威胜信息、国科微为龙头的电子通信产业集群,以芒果超媒、中南传媒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集群,以隆平高科、湘佳股份为龙头的农业产业集群,以博云新材、时代新材、湖南海利为龙头的碳基及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以步步高、友阿股份为龙头的商业贸易产业集群,以爱尔眼科、益丰药房、三诺生物、南新制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引导电广传媒、湘电、华天酒店、威胜信息等上市公司抓住国有资本改革、民营企业借壳上市、外资在竞争性行业开展产业并购等机会,通过拆分上市、激励制度、积极引进兴湘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实现公司转型升级,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2.规范上市公司管理为抓手,提高企业竞争力。首先,用市场监管手段化解地区经济风险隐患。利用对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提早化解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情形,重点聚焦存在存贷双高、预付账款高企、股东高比例质押等风险的爆发,将其具体化为相关指标纳入分类监管评价体系。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持续提高监管水平,加大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其次,强化公司信息披露,提高披露范围和披露质量。要严把源头质量关,狠抓申报企业的信息披露,压实中介机构的责任,加大公开信息的审查力度,利用独立第三方提高披露信息的可信度。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群体的沟通,省内监管部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举办的投资者会议,参加现场考察,积极为企业优化与投资者关系提供支持建议。此外,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科学合理的股权结构更有利于融资,避免股权过于集中造成滥用权力,加强上市期对企业治理结构的辅导,利用优化股东结构,改善企业经营治理。审慎处理关联交易,尽量避免与关联方资金交易行为。

(二)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

1.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上市培育计划。抢抓科创板、新三板精选层、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改革机遇,充分发挥已有上市公司产业集群效应,着力培育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品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市场前景广阔的拟上市公司。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培育湘能智能、贵派电器、五新隧装、华翔翔能、南方阀门等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机械类企业改制上市;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扶持文和友、金铠文化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类企业改制上市;农业产业着力支持省茶叶集团、浏阳河集团、泰谷生态、大三湘茶油、兴盛优选等一批成长能力较强的农业企业改制上市;生物医药产业着力鼓励圣湘生物、华诚生物、春光九汇、时代阳光、湖南科伦等一批发展迅速的医药类企业改制上市;新材料产业着力鼓励西迪技术、湘江涂料、南方石墨、博翔新材、顶立科技等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材料类企业改制上市。通过优势产业中的优势企业发展和改制上市,增大湖南上市公司规模的同时,推动增量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倒逼存量上市企业资本市场生态的改变,优化全省上市产业结构,提升湖南上市公司和湖南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2.助力优质企业加速IPO。积极利用新三板转板机制,增加湖南企业上市路径。2019年全国有43家新三板企业成功转板A股,未来转板速度仍将不断加快,湖南要重点关注松井新材料、圣湘生物、长远锂科、常德永丰华盛小贷公司等科创板上市申请已经获得受理的企业,以及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已经进入IPO申报的企业(恒润高科、巨星轻质建材、华光源海、维克液压、恒光股份、飞沃科技、爱威科技),并根据各板块特点,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及企业定位,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企业与科创板对接,成长型创新创业类以及传统产业和新技术融合类企业与创业板对接,助推新三板企业转板A股。

(三)健全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实现上市工作的常态化

1.健全上市梯队管理服务制度,形成不断壮大的后备队伍。修订发布《湖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管理办法》,结合最新上市审核要求与湖南产业优势,丰富完善入库标准,对科创板后备企业重点突出科创属性与科创定位。畅通部门间合作渠道,后备库融合对接其它省级部门的优质企业名单,如省高新技术企业名单、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挂牌企业名单等。实行分类和动态管理,每年由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会同省级主管部门,并邀请证券、会计、法律等方面专家参加,组成专家评审小组,根据企业经营情况、上市板块意愿等,择优分类到“创业板行动计划”“中小板精选”“上交所蓝筹精选”“境外上市”“科创板重点”等五类后备企业库。每年对后备企业库进行增补和调减。成功上市或出现重大违规失信以及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等不再符合标准的企业将从中剔除;原不符合标准的企业经过发展,经评审合格后可进入后备资源库。

2.加强对后备企业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首先,加强上市后备力量建设的制度创新。鼓励地方高新区设立专业孵化器和种子基金,市场化参与企业的创新孵化。支持地方政府设立地方产业投资跟投基金,助力本地创新孵化。从开发区和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开始,建立与企业的孵化对接服务。其次,加强投行体系建设。鼓励省内券商积极投入企业投融资全过程,与银行、私募等金融机构加强对湖南企业的对接,积极参与湖南上市企业的孵化,加快推动创新湖南的制度建设建设。对具备上市潜力的企业,精细化管理。省市(州)金融局对入库企业要建立培训培育档案,实行跟踪指导服务,对企业分行业、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上市、挂牌及融资咨询服务。纳入当地上市工作推进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入库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反映的具体困难和问题,针对涉及企业上市的土地、工商、税务、环保等事项,建立“绿色通道”制度,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支持政策。此外,增强推进工作的专业性,加强与沪深交易所和券商机构对接。利用专家库等手段,挑选出对政策把握透彻、对流程了解详实、对问题处理专业的专家,建立企业上市挂牌专家库,通过专题培训、业务辅导、共设湖南省上市企业服务培育基地等,为己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场外挂牌企业提供“上市咨询、规范指导、困难协调、运营体检、风险提醒”等服务。

3.加强上市引导和教育。首先是定期发布年度上市公司白皮书。积极跟踪省内上市公司发展,对湖南A股上市公司的沿革及年度表现进行宏观梳理,深入总结省内上市公司经济运营、行业发展、资本运作情况,一方面积极引导公众了解和认识湖南上市企业,投资上市企业,增强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投资者对投资湖南上市公司的信心,帮助政府能更好地为上市公司提供及时精准的服务,积极宣传湖南的优势企业,助力地区产业生态建设。另一方面,为拟上市企业加强学习和交流提供渠道。其次,发展壮大资本市场服务体系。筛选出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项目全的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等,建立全省上市机构库,帮助企业科学理性地选择对其上市工作最有利的相关机构。同时根据拟上市企业对机构的评价情况,实施机构库动态进出管理。同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机构信用评级,尽可能选择三大评级机构中的一至两家公信度较高的征信机构进行评级,并将信用评级结果与企业上市、境外发债、银行信贷、经营业绩挂钩,增进信用评级的意识。

调研组组长:谈文胜

副 组 长:唐宇文

执   笔:禹向群 李银霞 贺超群 言彦

来   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第73号《对策研究报告》

编辑:邓骄旭

推荐
评论
      欢迎发表你的观点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