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区北湖街道升平路社区是北湖区第二大社区,现有居民小区30个(其中23个无物业管理小区),楼房95栋,居民3000多户,常住人口9000多人,流动人口7000多人,拥有北湖市场、电脑城等9个专业市场。该社区地处郴州火车站老城区,交通四通八达,市场和居民多、无物业管理小区多、流动人口多,是北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压力最大、任务最重、情况最复杂的社区。2020年2月以来,市政协机关扛实联点包干责任,切实推动力量下沉,深入发动社区群众,注重发挥政协优势,有效形成联防联控、全民抗“疫”工作格局,确保社区零感染、零传播、零扩散和全面复工复市。
一、把责任共担起来,构建联防联控格局
打赢疫情防控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我们认真落实市委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一对一”联点包干社区工作,与社区共担疫情防控责任,真正沉下身、沉下事、沉下力,构建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一是靠前指挥,精准施策。市政协机关党组把联点包干责任牢牢扛在肩上,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社区召集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全力协调解决物资筹措、群众发动、志愿者服务、工作力量整合等重大问题,确保工作部署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着力完善指挥联动体系,选派3名干部组建下沉工作组,安排一名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处级领导干部担任组长,与北湖区政协机关下沉工作组、社区党支部组成“前敌指挥部”,统筹指挥社区防疫工作。针对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的问题,选派38名机关干部下沉社区,组织发动160名志愿者,全面充实基层力量。坚持分类防控、以变应变,针对社区防控面广、社情复杂的实际情况,根据车站货场、无物业管理小区、专业市场、露天市场、临街门面、宾馆旅社、餐厅网吧等不同对象的特点,制定实施差异化防控方案;针对社区市场主体多、经济活跃的客观情况,根据疫情形势的发展,及时果断调整防控策略,坚持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市。
二是用心用情,真下真沉。市、区政协机关下沉干部全部打散编入防控队伍,与社区人员科学配比、相互补位,做到工作标准与力量补充“双到位”。充分保障社区对具体防控工作的主导权,各工作组、值守点负责人均由社区人员担任,下沉干部的具体任务调配均由社区主导。市政协机关下沉干部中,处级干部9名,年龄最大的57岁,共产党员占95%,大家始终牢记“身份只有一个——党员干部,在群众眼里没有级别高低、职务大小之分,只有做事认真与否”,自觉服从安排,与社区干部群众“战”在一起、守在一起,真正做到身心俱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社区离自己很近、党员干部就在身边。
三是筑牢防线,严防严控。认真开展现场勘查,设立23个疫情防控值守点,组织160名志愿者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检测,筑牢第一道防线;严格落实机关下沉干部与社区干部“四包”(包楼栋、包单元、包住户、包门面)责任,每天坚持早、中、晚到各自包干的楼栋、单元、住户、商铺进行入户摸排,及时掌握好返郴人员情况,筑牢第二道防线;以楼栋为单位,确定了95个楼栋长,作为楼栋信息员,负责本楼栋的监管和信息上报工作,对本栋外来人员及返郴人员及时上报,筑牢第三道防线,真正做到严防严控、联防联控。截至目前,共排查住户2933户、各类市场9个、商铺467家、旅馆酒店16家、娱乐场所33家,签订承诺书2212份,发放宣传资料1.1万份,核发出入证2212张;累计安排居家隔离观察65人,送往集中隔离点9人,筛查湖北疫区人员53人、境外人员7人,按照规定有效管控到位。
四是统筹推进,有序复工。科学研判风险,指导和查验各类市场主体落实防疫措施、确保员工摸排及健康管理全覆盖、做好顾客信息登记管理等工作,按照分区、分类、分时原则,根据风险等级和复工条件的不同,鼓励经营面积大、通风效果好、消毒设施齐、防控措施到位的市场主体率先恢复营业,陆续推进农贸市场、杂货商店、大型超市、宾馆旅社、临街店铺、专业市场、餐饮娱乐场所复工复市。3月上旬,9个专业市场全部开业,商铺开业415家,占比达90%。
二、把群众发动起来,大力推进群防群控
紧紧依靠群众,既是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政治要求,也是社区社情复杂、防控力量严重不足的现实需要。我们坚持用好群众路线这一看家法宝,千方百计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有效杜绝“干部干、群众看”现象,筑起社区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一是激活“龙头”,拉起志愿队伍。全面摸清社区党员、教师、退伍军人、退休职工等人员底数,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发出《党员集结令》《志愿服务倡议书 》,充分发挥其群众威信高、号召能力强、责任意识好的优势,以其为龙头和班底,广泛发动社区居民担任抗疫志愿者,短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160人的志愿队伍,并在广大社区群众中形成了踊跃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涟漪效应”。2月23日凌晨,湖北籍居民蒋某的儿子从广州来郴,群众发现后立即报告社区,社区按规定及时进行处置,把风险挡在了小区门外。截至目前,社区共受理群众有效举报200多起,均做到第一时间核实、依法有效处置。
二是完善管理,发挥队伍战力。将志愿者分成23个小组,派驻各值守点,每3—6人一组、每1—2人一班,进行轮班值守。各值守点志愿者的分派,按照与其居所就近、就便原则进行,确保不熟悉的外来人员进出社区,能够早发现、早识别。同时,设立党员先锋岗,建立微信工作群,健全完善工作调度、检测登记、信息上报、轮班交接、台账管理等工作机制,确保守严守牢、形成闭环。志愿者们倾情奉献,担当尽责,至今已坚守岗位50余天,为社区抗疫做出了突出贡献。退休教师张才亮,今年77岁,是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担任志愿者以来,她不仅出色完成了自己承担的工作任务,还三次请缨参与对“一省八市”人员摸排等工作,常常与年轻同志一起工作到凌晨,深受大家尊敬和爱戴。
三是真情关爱,保障连续作战。针对志愿者因长时间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向志愿者发出慰问信,在居民小区张贴光荣榜,开展优秀志愿者评选,积极动员企业家、已复工复市商户、政协委员和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价值3万余元的购物券和物资,慰问坚守值班值守一线的志愿者。通过宣传褒扬先进,弘扬志愿精神,让志愿者们充分感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同时,通过调整工作时间、优化工作安排、安排新招募志愿者进行岗位轮替等方式,让志愿者们得到充分休息,保持旺盛精力。
三、把优势发挥出来,凝聚抗“疫”强大合力
团结凝聚力量,同心激励信心。我们充分发挥政协组织联系广泛、人才荟萃、渠道畅通的优势,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必胜信心,齐心协力战“疫魔”。
一是大力筹集紧缺物资。针对防疫物资紧缺,积极协调有关企业,向各级政协委员发出捐赠倡议,大力争取省政协支持,累计向社区捐赠口罩3000个、额温枪23把、消毒液500公斤、帐篷4顶,并从市政协机关公用经费中挤出5万元作为社区防疫经费,切实保障社区防控工作的需要;定期为社区五保户、贫困户、孤寡老人和生活困难家庭免费供应生活物资,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是深入反映社情民意。结合入户排查、市场巡查等工作,组织各级政协委员深入群众和基层干部中,听民声、察实情、集众智,通过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推动解决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的难点、痛点、焦点问题。社情民意信息《疫情影响下“边缘户”脱贫成效巩固问题不容忽视》被全国政协采用,转呈国家有关部门。《统筹解决当前防疫网格化管控与复工企业招工难矛盾的建议》等4篇社情民意信息、《关于当前我市复工复产中几个困难问题的调研报告》,易鹏飞、刘志仁等市领导分别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研究落实。截至目前,全市政协系统反映涉疫社情民意信息156篇,其中全国政协采用2篇,省政协采用22篇,省市党政领导批示督办5篇,市委《内参》转发3期。
三是广泛凝聚抗“疫”正能量。发挥侨界委员与海外联系紧密优势,引导郴籍海外人士及时掌握国家防疫政策和成效,积极配合支持家乡抗疫。组织金融、法律界委员,为社区企业开展专业服务,全面助力复工复产。发挥新闻、医卫、法律、文艺、社科、教育等界别委员优势,通过宣讲防疫知识、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心理咨询、创作文艺作品、提供网课服务等方式,助力营造全民抗疫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