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县政协组织第六民主监督小组深入火田镇高陇镇,通过实地察看、现场交流等形式,对林业局楠竹产业发展项目及乔木林抚育修复等推进情况开展民主监督,着力推动惠民政策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县政协副主席卞武宗参加监督调研。
监督组一行先后走访火田镇大龙村楠竹基地和高陇镇祖安村(原星高村)乔木林地现场,详细了解项目建设进展。通过了解,楠竹项目是通过国家奖补机制推动楠竹资源提质增效,直接惠及林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项目。全县楠竹项目共计20余万亩,分布在桃坑乡、火田镇(原八团乡)、秩堂镇锡田村、严塘镇和吕村和上尧村、湖口镇北斗村和厂江村、腰潞镇泰和村和左江村、高陇镇水头村(原白龙村)等地,2025年县财政安排楠竹产业发展项目350万元。乔木林抚育修复项目,是国土绿化项目,由国家出资在项目地进行人工造林,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加大间伐力度,释放生长空间,适当补植乡土珍贵树种,调整林分结构,解决林分过密过纯过稀、结构简单、林地生产力退化等问题,最终形成复层异龄林,此项目建设面积为173.4亩。
通过交流,监督小组了解到当前楠竹项目通过惠民政策有效激发了农户积极性,但楠竹项目的补贴标准与成本差导致农户面临较大资金压力。楠竹项目主要包括楠竹抚育、竹林道新建两个部分,其中楠竹抚育补贴标准为60元/亩,但受劳动力成本上涨(达200元/天)等影响,实际支出达150元/亩,农户需自筹90元/亩;竹林道建设每公里奖补1.8万元,实际成本需2.5万元,农户每公里需自筹近7000元以上,且后续维护缺乏专项资金。“奖补政策帮我们修了路,但自己贴的钱不少,以后维护更是难题。”大龙村村民在现场交流时坦言。
民主监督组指出,要让惠民政策既‘落地’更‘生根’,必须直面成本倒挂、管护断层等深层次问题。建议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增设道路管护专项资金,并针对重点乡镇给予倾斜支持,确保政策实效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政协将持续跟踪监督,推动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政策支撑体系。
作者:陈雯嘉 编辑:颜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