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委员之能, 聚教育之光

——渌口区政协教育活动组委员工作室履职侧记

成立于2021年8月的渌口区政协教育活动组委员工作室,以服务教育振兴为履职重点,汇集组内各路精英,积极深入一线收集社情民意,搭建了一个凝心聚力的优质平台,努力构筑最畅通、最温暖的百姓连心桥。

“微讲坛”,主题学习提升履职实力

为修好“内功”,让委员履职的实力“厚”起来,教育活动组以委员工作室为载体,开起了委员学习“微讲坛”,打造集理论化宣讲、专业化赋能、走访式调研于一体的政协委员教育新阵地。截止2023年11月,先后在铁航卫生学校、龙潭中学、龙凤中学、委员工作室等地开展“微讲坛”活动,共读一本书,共学新思想,让学习成为委员们的必修课、首修课、更是终身课。在了解到龙潭中学、龙凤中学等农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辅导需求后,“平易(毅)近人”委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的主讲人邓毅委员将心理课送到了孩子们身边,与留守儿童们共同探寻“迎接情绪客人”的心理密码,教会孩子们认识情绪、把控情绪,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把委员履职和专业赋能结合在一起,不断提高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履职能力。

除了线下的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组还要求委员们积极参与线上自学,依托政协云,建立健全教育活动组的常态化学习制度,本组委员人人云豆积分、活跃度排名在区里都靠前,在“书香政协•云书院”主题读书活动中,两位委员在区政协委员读书群中积极分享发言,所有委员都认真撰写读书体会,展现了本组委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微协商”,汇聚各方助力教育振兴

“我区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校长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要结合区情校情构建劳动教育体系”,这是多次全会上多位委员对教育的呼声。为此,活动组组长彭中辉多次组织委员们有针对性、指向性地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访、问、查,了解实际情况,采取“月收集、月整理、月研判”的方式深度协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转接到职能部门,持续跟进落实。区五中宿舍楼重建、机关幼儿园迁建等校舍更新工程,“更新课桌椅”“安装护眼灯”“改善热水设备”“升级实验室”“空调进寝室”五大装备提质工程,“干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 “教育振兴典型案例大讨论”等系列教育骨干能力提升工程,构建“一三五”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等措施纷纷落地。“第一校长”制度受到时任省委副书记朱国贤、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的专门批示,“1+N”大思政课机制被上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渌口区获评湖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等好消息更是纷至沓来。

2023年,教育活动组围绕社会关注、党委关切、群众关心的问题展开“微议政”“微协商”“微监督”20余次,涉及教育评价改革、校长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劳动教育、学生健康工程等委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实现建议有广度、处理有深度、跟踪有进度,为“青春渌口,教育振兴”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政协之能。

“微创新”,优势赋能释放发展活力

以委员工作室为主体,结合委员专业特点和发挥界别资源优势,创新工作方式,以“心育”教育为活动组履职特色品牌,组织开展“养心减负”行动、“强心健身”行动、“润心悦读”行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江沙沙委员承担了培养特长“减负养心”任务、邓毅委员和罗平委员承担了健康心灵“健身强心”任务、魏珊珊委员和马亮委员承担了阅读推广“悦读润心”任务。

创新履职模式,根据委员在政协云微建议系统提交的建议,创新大思政教育机制,组长彭中辉提出建立讲师多元化、课程多维化、阵地多样化“1+N”大思政课机制。思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小学思政教师蒋建秋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学校邀请优秀企业家、“青春渌口代言人”、 优秀学生等各界优秀人士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志愿者等到校讲述成长故事、成才经历、成人阅历,讲国情、企情、校情,共103场。湖南教育快讯教育工作情况专刊 〔2023〕第 40 期(总第 452 期)进行了专题报道。创新科技创新教育方式。全面提升中小学生科技素养和创新素养,渌口区评定为2023-2024年湖南省科普教育“双走进”试点县(市区)创建单位。创新艺体教育方式。大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举办的《美好教育一“渌”高歌》青少年合唱展演走进株洲神农大剧院。区三中和文武学校体教融合优势逐步凸显,斩金夺银,屡获佳绩。青春渌口,无处不篮球,承办全国“U18”篮球联赛,区五中荣获全国第八名。渌口中学荣获2023年株洲市“三好杯”篮球赛冠军。各位委员利用自身所长对接优势资源,为区域发展献计出力,充分激发了政协界别活动组的履职活力。

下一阶段,渌口区政协教育活动组将进一步抓好委员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发挥委员专长和资源优势,丰富活动载体,打造有特色、有亮点的委员工作室,汇委员之能,聚教育之光,为教育振兴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人的政协力量。

作者:渌口区教育活动组    编辑:黄远芳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