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市政协十三届四次全会
胜利召开
湘潭市政协特别推出
专栏《提案追踪》
全面展现相关重点提案的
提出背景 办理过程 办理成效
记录政协委员在履职工作中
对民生问题 社会热点
等方面的关注
体现广大政协委员
积极履职的实干精神
今天推出九三学社湘潭市委会集体提案
《加快数据制度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提案《加快数据制度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追踪——
“数字湘潭”正当时
当前,数字经济领跑作用不断显现,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而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最核心、最活跃的新型生产要素,不仅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更是激活实体经济活力的源头活水。
据《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湘潭在计算机整机制造、智能终端、电力电子、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初具规模并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速31%,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增速26.2%,均位列全省第一。
“加快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市政协委员王琴华说。为此,九三学社湘潭市委会提出提案《加快数据制度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提案得到市大数据和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局的积极响应和认真办理。
7月15日,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市委会主委肖冬梅带队,就《加快数据制度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开展重点提案办理调研活动。
《加快数据制度建设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是今年市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之一。该提案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局限,从加快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设计、重点规范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建立健全数据制度贯彻实施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我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收集各数据资源目录48亿余条数据,但开放数据仅2531条,市场交易量几乎为零,使用效率极低。因此,应以促进数据开放利用为设计目的,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数据开放和创新应用,让数据要素进一步作用于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提案建议。
在“加快推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制度设计”方面,目前,湘潭编制发布了《湘潭市“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湘潭市“十四五”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逐渐形成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制度,从制度层面确保数据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湘潭与湖南移动的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创造了全国首个央地数字经济产业合作新模式,出台数字化改革“1+4”文件,构建湘潭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构建了项目建设联动新机制,建成市应急指挥调度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数字化改革带来的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产业导入、新基建建设等综合效应正在不断释放。
在“重点规范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方面,湘潭持续夯实“云网数”底座,在“云”方面,搭建自主可控的湘潭信创政务云,为全市提供安全稳定“云资源”;在“网”方面,协调三大运营商加大在潭5G基站和公网能力建设,成功获批全国“千兆城市”,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高标准推进,实现全市137家行政及企事业单位、950个村(社区)全连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在“数”方面,搭建全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累计归集全市90家单位51亿余条数据,持续完善人口、法人、经济和信用等4个基础库,数据共享交换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数据制度的建设,关键要让数据用起来。湘潭积极推进数据共享应用,实现惠民利企。目前,湘潭新建和完善了10个数字化应用系统,如通过市民之家信息化项目建设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提质提效,通过12345热线和110平台对接融合实现群众诉求精准高效解决,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打造实现政务事项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同时,打造了10个数据应用场景,如通过“入学主题一件事”场景建设实现入学资格申请全程“掌上办”,通过“住房保障资格核准”场景打造实现精准高效的跨部门资格联审,等等。
湘潭市数字经济孵化基地。(图源于新湖南)
湘潭数字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湘潭建成全省首个地市级数字经济孵化基地以及湖南省大数据产业园(湘潭高新)、湘潭工业软件园、网驿电子信息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成功引进一批数字经济专业领域头部企业在潭注册成立子公司,拥有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韶峰应用数学研究院、湘潭市特种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省市科创平台和产业支撑平台,通过产研学合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了协同创新生态。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陈静
编辑: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