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出版的湘声报头版头条刊发题为《直面痛点贡献“金点子”,湘潭市政协助推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建设“加速跑”》的文章,全文如下:


湘江科学城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核心载体之一,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湖南的重要落地平台。在总面积153.65平方公里的湘江科学城规划中,湘潭片区占地58.3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38%。

9月24日,湘潭市政协召开常委会会议,围绕“举全市之力,加快推动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建设”主题开展专题协商。委员们通过一场“头脑风暴”,为片区建设汇智聚力。
调研数据显示,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拥有显著优势:科教资源丰富,以不足全省5%的人口承载全省16.3%的大学生;土地储备优势突出,拥有长株潭城市群可连片开发的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红色文化赋能,成为吸引人才和项目的独特磁场。湘潭市政协课题组在调研报告中也指出湘潭片区建设“五大发展痛点”:战略站位不高、产业发展偏弱、科教协同不强、数实融合滞后、体制机制掣肘。

委员建言献策。
省政府参事、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尹向东说:“湘江科学城长沙片区与湘潭片区是湘江科学城的‘一体两片’,既有定位与差异化发展问题,也有融合发展、跨界协同问题。长沙片区做基础研究,湘潭片区就要做应用转化;长沙片区聚焦从0到1,湘潭片区就要专注从1到10。但目前这种互补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聚焦痛点,协商会上,委员们纷纷提出“金点子”。
低空经济如何起飞?李海海委员建议,建设低空飞行器研发与试验平台,重点突破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等关键技术,率先在物流运输、城市巡检、应急救援、医疗急送等领域布局低空经济应用。
科技成果如何转化?黄艺委员提出,实施“中试基地孵化计划”,打造“湖南省汽车动力总成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湖南省微创介入手术设备及耗材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
金融活水如何灌溉?熊文娟委员建议,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扩大至2亿至3亿元,推行“见贷即补”模式,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成功率。
李亮华、黄牛武等委员则在发展人工智能、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方面提出建议。

部门负责人回应委员提问。
在互动交流环节,湘潭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委员们的建议作出回应。湘潭市科技局承诺将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支撑,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市工信局提出“六位一体”组合拳,将科教与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势;市发改委表示将建立审批协同机制,压缩审批时限。湘潭经开区作为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项目承载主阵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两主一特”产业生态,围绕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搭建产业链团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 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平台聚商、服务留商、生态育商”的良性循环。
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勇担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先锋 加快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建设”的建议案(草案)。
湘潭市委常委、副市长周艳希充分肯定了市政协专题协商成果。针对湘江科学城(湘潭片区)建设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颈,她表示,要把认识提得更高一点,把政策学得更透一点,把家底摸得更准一点,把工作做得更实一点,把改革推进得更快一点,奋力在区域竞合中开创新局面。
湘潭市政协主席杨真平表示,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精准发力,前瞻谋划“十五五”发展,全力助推湘江科学城建设,扎实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在服务大局中展现政协担当。要聚力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好《关于政协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机制的实施意见》,推动政协协商从“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彰显政协制度优势。
来源:湘声网·湖南政协新闻网
编辑:王燕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