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事好商量”怎么开展?他们分享了这些好经验!

近日,全市政协系统“潭事好商量”

委员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4位同志从不同角度

分享了好经验好做法

现摘编如下

(按发言顺序)


加强有效衔接 提高协商实效

湘乡市政协主席 谢永根

2021年,湘乡市政协承接省政协“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践基地试点工作,在湘潭市政协的指导和中共湘乡市委的领导下,探索开展“潭事好商量”协商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方协商、服务群众”的工作格局,为政协委员联系服务基层群众构建了更加有效的履职平台。

争取上下认同,强组织兴氛围

政协党组向市委建议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顾问的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市委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潭事好商量”工作。注重密切与各委员学习活动小组、各界别、党派团体合作,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协商、提交集体提案、参加视察调研,推动协商民主实践。组织政协委员在联系界别群众的过程中宣传政策、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引导各界群众积极参与基层协商活动。

积极探索实践,搭平台促协商

对标《委员工作室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建在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完成全市35个“委员工作室”的建设。依托委员工作室平时的收集汇总,筛选出基层党政工作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确定作为协商议题。围绕协商议题,组织委员深入一线查实情,听民声,提前与相关部门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委员工作室为主要协商议事场所,由委员工作室负责人组织委员、群众代表、相关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协商议事。通过委员现场视察,调研座谈等监督方式,把推动协商成果转化运用作为协商的关键一环。

及时总结提升,建制度强保障

认真总结前期承接省政协实践基地试点工作的做法,边推进边完善。去年,市政协党组集中指导棋梓、育塅、泉塘三个乡镇委员工作室开展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年底,望春门委员学习活动小组顺利承办湘潭政协“潭事好商量”协商会,为我市政协“潭事好商量”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今年年初,结合湘乡实际和实践经验,根据湘潭市政协《关于开展“潭事好商量”工作的指导意见》(潭协办发〔2022〕7号)文件精神,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潭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方案》,下发至全市各委员学习活动小组,为下一步在全市政协系统推广“潭事好商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用好“小平台”  服务“大民生”

韶山市政协副主席 韩伟军

韶山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按照省、市政协安排部署,积极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举措持续推进“潭事好商量”工作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抓住“三个关键”,着力夯实基础

一是市委重视强保障。韶山市委高度重视“潭事好商量”工作,高标准建设“传承红色基因”韶峰政协委员工作室,在人、财、物方面给予保障。二是党组指导抓落实。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韶山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任组长,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提案学联委牵头联系指导工作室日常运行管理。制定工作室委员线上线下值班制度,每月安排2次委员值班,确保委员工作室值班常态化。三是委员参与广覆盖。组织委员走进园区企业、学校课堂,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0余场次,参与群众1500余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组织委员开展广泛讨论,充分运用各级新闻媒体和“云刊网微”宣传阵地,结合“书香韶山”建设,专题宣讲毛主席诗词、红色小故事等50余次。

健全“三项机制”,着力规范运行

一是坚持“4+4”协商选题。采取“走村入户找题、政协委员荐题、党委政府交题、从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中选题”四个途径广泛收集议题;坚持议“党政忧虑的事、群众身边的事、社会关注的事、委员反映的事”等四个重点内容,明确协商议事重点,为“潭事好商量”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让协商更接地气。二是规范“6+4”协商程序。对群众普遍反映的共性问题,按照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协商议事、公开公示、成果转化“六步协商”程序进行协商。同时,不断优化提出问题、回应关切、协商互动、达成共识“四步议事”流程。三是推行“A、B、C”协商办理。借鉴提案办理工作经验,对于达成共识能落实的A类协商建议,交由承办单位办理;对需要党委政府研究解决的B类协商建议,专报党委政府决策;对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C类协商建议,做好宣传解释。

做实“三项工作”,着力提质增效

一是与中心大局相融合。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市中心工作之中,做到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建言助力就体现到哪里,形成协以成事、商以求同的良好氛围。二是与凝聚共识相融合。将“潭事好商量”工作作为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不局限于解决协商议题所涉及问题,更加注重在一些党政关注、群众关切的痛点难点堵点上主动发声,助推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与专项活动相融合。以“心连心走基层,面对面解难题”暨“三进三做三促”活动为载体,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儿童关爱救助等纳入协商议题,走访村(社区)、企业近40余家、群众500余人次,收集整理各类意见建议50余条。


深入领悟内涵

把“潭事好商量”做深、做实、做优

岳塘区政协主席 周中秋

为切实打造“潭事好商量”品牌,岳塘区政协在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积极推进,大力宣传,做了一些工作。

提高站位,加强领导

根据《政协湘潭市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潭事好商量”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岳塘区政协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在区政协党组和主席会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及时向区委进行了专题汇报,成立了“潭事好商量”工作指导小组,下发了《政协湘潭市岳塘区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潭事好商量”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精准定位,严格落实

为拓宽思路,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区政协利用党组会议、主席会议和常务委员会议进行了深入讨论、反复强调,要求大家提高认识,严格落实。各政协小组负责人、委员工作室召集人还组织全体委员进行了深入学习和专题讨论,形成共识,强力推进。去年,我们还创建了五个界别委员工作室,为“潭事好商量”搭建了协商议事的新平台。从我们开展的几次协商议事活动来看,要把“潭事好商量”这项工作做好,关键是主体要明确、选题要精准、调研要充分。要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让协商议事主题真正契合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

工作到位,务实作为

为彰显政协智慧,让委员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在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多聚政协之力,区政协各政协小组和委员工作室围绕“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实事”,组织委员实践创新,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探索实施“五步工作法” 助力协商议事出实效

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 王亚芬

去年,在市政协的精心指导下,民革界别委员工作室围绕“面向基层、贴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初衷,探索实施“五步工作法”,聚焦“城区困难群众住院入门难”问题开展了“潭事好商量 三微联动办实事”协商议事活动。

多维触角“听”,实现精准“选题”

组织界别委员下沉社区,广泛听取民声、收集民意,并紧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开展选题协商。经全体界别委员协商确定后,将“城区困难群众住院入门难”的问题作为选题方向,报市政协委联委、人资环委同意后,成立了以委员工作室负责人为组长,界别召集人为副组长,委员为成员的“城区困难居民住院预缴金缓缴制度”专题协商工作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上报市政协。

聚焦问题“查”,开展广泛“调研”

组织界别委员开展广泛走访调研,具体分为7个调研组,针对4个县市区,县(区)级医院以及社区(村)级卫生院,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省市做法等方面,了解城乡困难群众住院就医的基本情况、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先进工作经验。

融入实践“研”,形成务实“建议”

围绕解决困难群众住院就医入院难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将前期调研的城区困难群众就医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形成《关于建立城区困难群众住院预缴金缓缴制度的建议》初步调研成果,相关意见建议报市政协,并与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以及社区进行前期协商,根据意见反馈对初步调研成果予以完善。

系统谋划“商”,组织现场“会商”

全程跟市政协相关委室保持紧密联系,及时跟进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围绕协商议事主题,制定具体现场办公会活动方案,理顺活动流程并做好与会人员的协调工作,邀请市区政协领导、职能部门、基层街道、社区以及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现场协商。同时广泛发动媒体进行宣传,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并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目前该活动在湘潭政协、红网、政协云以及民革湘潭市委等公众平台上予以发布。

注重实效“促”,确保措施“落地”

及时督促。注重加强与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民政局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对协商共识进行及时追踪。及时反馈。将相关职能部门协商意见落实的工作动态及工作进度,及时反馈给市政协、相关部门和社区,确保协商议事活动尽快落地,更好地服务界别群众。及时提炼。及时总结城区困难居民住院预缴金缓缴制度专题协商活动中的经验得失,充分运用各级媒体,讲好民革界别故事。


   编辑:王燕

推荐
评论
      您的真知灼见远胜过“顶”“好”
      A 标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