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全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争先进位,8月30日上午,全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召开。会上,3名政协委员围绕做好社情民意工作作口头发言。
市政协委员、民革界别召集人 王亚芬
为切实提高党派参政议政“主力军”的力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了探索和尝试:
一、立规矩,提升参政履职“主力军”组织力。制定了《支部量化考核办法》,将社情民意工作纳入基层组织考核内容,要求支部每年上报社情民意至少4篇,并根据不同层级采用予以加分。相关考核内容位列党派履职五项重点工作之首,考核分值占整体权重35%。制定了《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管理办法》,要求代表、委员每年必须人均上交1份议案提案并纳入支部量化考核,相关履职情况作为代表委员是否连任的标准,未提交的不予连任。树立精品意识,制定了《稿费发放办法》,根据中央、省、市不同层级的采用情况,对执笔人进行稿费支付,获国家级、省级以及市级领导批示的额外增发稿费,以此鼓励社情民意多出精品。
二、强队伍,增强参政履职“主力军”战斗力。要求领导班子带头撰写社情民意,并依托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由领导班子牵头,市委委员、参政议政专家及骨干构成的长效动态工作队伍。组织对各级代表委员以及参政议政骨干进行社情民意撰写方面的专题培训。搭建头脑风暴工作平台,精选社情民意信息,组织参政议政专家骨干开展线上集中研讨和“一对一”研讨,助力稿件质量优化,目前修改报送各类信息200余篇,相关采用得以提升。
三、明方向,强化参政履职“主力军”精准度。通过市委会、支部主委会、支部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多层级、多形式、全方位的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宣讲活动。组织代表委员开展社情民意信息研讨,具体分片区组织市区县各级代表委员,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集中研讨。通过微信工作群,及时通报社情民意工作各级采用及获奖情况,目前已发布线上喜报17期,有力拓宽党员对参政议政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同时及时发布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相关的社情民意信息报送要点,组织党员进行精准报送。
市政协委员 黄 鑫
社情民意作为党和政府获取信息、科学决策以及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支撑之一,在我国的国家治理中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是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的集中体现。而如何写好社情民意,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六点:
第一,务必多写多练,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第二,勿要“广撒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深耕某一领域,把信息写精、写实。
第三,选题是重中之重。选好题,一是要“小”,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做到微言大义;二是要“新”,注重时效性,把握热点前沿;三是要“真”,须是真问题,要避免无病呻吟、危言耸听,在通过网络搜集选题时,还需注意不要陷入“信息茧房”。
第四,要有针对性。譬如不同性质的党政机关可能在社情民意的选题、风格上倾向、喜好不同;契合有关部门当前或未来工作重点的社情民意,可能更容易出彩;所提建议,要可行,不能超出法定职权范围,或客观上难以施行。
第五,行文做到两个“简洁”:结构简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文笔简洁,虽惜字如金,但字字珠玑。
第六,多调研,多走访,走出象牙塔办公室,深入基层干部群众,是发现真问题、提出真办法的根本前提。
湘潭县政协委员 周卉
我自2019年接触社情民意工作,2021年成为县政协委员之后,更觉使命光荣。期间,努力学习参政议政本领,开动脑筋建言献策,已有30余条社情民意和微建议被省、市、县各部门采用。其中1条被省政协采用,6条被市政协采用,5条被市委统战部采用,20余条被民盟市委、县政协采用。同时,还执笔了1篇民盟市委调研报告,历时3个月,通过民盟省委参政议政课题立项、圆满结题。我的体会主要是以下三点:
一、做个“有心人”,关注身边人,留意身边事。2019年,我到乡镇工作不久,发现镇上凌乱分布着10多家快递网点,领快递要根据包裹大小,收取1到5元的费用,周边乡镇同样如此。根据自己网购的经验,领快递是不应收费的。我将这一情况写成建议报送至民盟市委会,得到了市政协的采用,以及市委、政府领导的批示。市政府有关部门迅速到我们镇上开展调查,当天下午镇上的快递点就不收费了。大约一个月后,分散的快递点得到整合,位置也集中了。这件事给了我莫大鼓舞,原来写建议是这么有作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做个“用心人”,掌握真情况,反映真民意。在日常工作中,我喜欢和乡镇的老同事、村支书交流,他们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讲话轻松随意,没有太多虚话、套话,是年轻公务员虚心请教的对象。只有文笔,不贴近实际,是行不通的。在和他们交流中,我写下了《建议重视青年干部队伍工作中的问题》《建议加强福寿螺治理》《关于为基层减负增能的建议》等,也得到了市县有关部门的采用。
三、做个“真心人”,发现新问题,思考新做法。我的本职工作在文化领域,当我看到“零零后”热衷于穿动漫服、萝莉装,我写下了《加强传统服饰文化宣传推广的建议》。当我发现疫情过后,群众更渴望在节日里开展传统民俗活动,我写下了《振兴传统节日文化的建议》。此外还有关注农村广播“村村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今年市区开展的活动,出现越来越多的汉服,也开展了划龙舟大赛,我不知道其中是否有建言献策的力量,但我欣喜看到这样的转变。
编辑:王燕